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笪的意思解释

⺮部11画上下结构U+7B2A

⺮部

11画

5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TJGF

HAM

MKA

88106

4572

8346

U+7B2A

31431425111 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一种用粗竹篾编成的像席的东西,晾晒粮食用。

牵船索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鞭打。

,笞也。 《说文》。笪者可以挞人之物。

笪笞(笞挞,鞭打)

whip;

名词

1.竹箬。

,箬也。 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

bamboo's skin;

2.〈方〉∶粗竹席 。

笪屋(用粗竹席铺盖的屋)

coarse bamboo mat;

3.拉船用的索子。

百丈者,牵船篾,内地谓之 元 · 周密《齐东野语》

hemp rope;

4.日蚀 。

笪日(日蚀之日)

solar eclipse;

外语翻译


  • a coarse mat of rushes or bamboo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 )

廣韻》:多旱切;《集韻》:黨旱切,𡘋音亶。博雅》:擊也。亦姓。

又,《集韻》:得案切,音旦 —— 筥也。一曰答也。一曰筕篖,似籧篨,直文而麤者,江東呼爲笪,斜文爲䉬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當割切,音妲 —— 笞也。一曰覆舟簟。

又,《廣韻》:都達切;《集韻》:他達切,𡘋音闥。南部新書》:盧文進出獵,忽天暗星見,士人謂之笪。

又,地名。明一統志》:諸曁有鳥笪山。

注解

〔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笪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旦,五行属

〔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á] ⑴ 一种用粗竹篾编成的像席的东西,晾晒粮食用。⑵ 牵船索。⑶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當割切頁碼145頁,第13

笪笞也。从竹旦聲。

附注嚴可均等校議據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七引《說文》改作「笪,箬也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當割反頁碼371頁,第6行,第3

笪竹也。從竹旦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當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783頁,第3許惟賢349頁,第5

笪笞也。

段注笪者,可以撻人之物。

从竹。旦聲。

段注當割切。十五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