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
意思解释
直
zhí基本解释
①不弯曲。~线。~角。~径。~立。~截了当。~觉( jué )。~观。
②把弯曲的伸开。~起腰来。
③公正合理。是非曲~。理~气壮。耿~。正~。
④爽快,坦率。~爽。~率( shuài )。~谏。~诚。~言不讳。
⑤一个劲儿地,连续不断。一~走。~哭。
⑥竖,与“横”相对。不要横着写,要~着写。
⑦汉字笔形之一,自上至下。
⑧姓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L( yǐn ),从十,从目。 徐锴:“L,隐也,今十目所见是直也。”本义:不弯曲,与“枉”、“曲”相对。
2.同本义。
直,正见也。 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 正直为正,正曲为直。 木曰曲直。 巽为绳直。 先定准直。 争高直指。 中通外直。 梅以曲为美,直则无姿。
straight;
3.又。
斫直删密。
4.又。
锄其直。
直线;直路;笔直;直迫(直直愎愎。直直劈劈。直搭直。直截了当);直橛橛(身体挺得直直的);直隆隆(高而直起);直堑(直的沟渠);直缕(形容直直挺挺,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);直坦坦(笔直而平坦)
5.竖。与“横”相对 。跟地面垂直的。
直栏横槛。
直上直下;直升机。
vertical;
6.引申为正直;公正;不偏私。
夫君之直臣,父之暴子也。 师直为壮,曲为老。 屈平正道直行,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。 直道而行。 居正惮瑞峭直。
直辞(正直的言辞);直声(正直之言);直质(正直朴实的资质);直信(正直诚实);直言正色(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)
honest; fair;
7.直爽。
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。
心直口快;直势(耿直坦率);直性子(性情直爽的人);直人(直爽的人;正直的人);直心眼(指人的心地直率)
frank; straightforward;
8.正。
云白山青万余里,愁看直北是长安。
直南(正南);直北(正北);直准(正则)
due;
9.正当,有理。
师直为壮,曲为老。
appropriate; correct; right;
副词
1.径直,一直。
敢独与数十骑驰,直贯胡骑。 直抵其城。 直进罾步。
directly;
2.又。
直至初六。直诘袁曰。
直书就和(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);直律律(直接;径直);直乃(简直就是);直叙(直接叙述);直解(直接领悟);直抵(一直到达)
3.故意。
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圮下。 直堕其履圯下。
intentionally;
4.竟然。
何物老魅,直尔大胆,致坏箧子。 而直为此廪廪也。(直:竟。为:造成。廪廪:通懔懔,危惧的样子。)
直如此(竟然这样);直恁(竟然如此;竟然这样)
unexpectedly;
5.只;仅仅。
不可,直不百步耳。 直无由进之耳。 直好世俗之乐耳。 直以为不能。 直见爱甚。
直当的(仅仅够得上;只值);直好(只得;只好)
only;
6.简直。
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。 直可惊天地。
absolutely; literally;
7.通“特”&X({tè})。单单,单独。
直好世俗之乐耳。 直立而不胜。 直堕其履圮下。
only; alone;
动词
1.伸直;挺直。
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
直身(伸直的身躯);直直腰儿;把铁丝直一直;直脚(伸腿,死去);直屡屡(挺直)
straighten;
2.伸雪[冤屈]。
妾虽死不敢诉也,而天使见之,为直其冤。
redress(an injustice);
3.面对着,当。
马各直其算。 前列直斗口三星。 武库正直其墓。 魏之武卒,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。 [主人]立阼阶下,直东序西面。 直夜溃围南出。
confront; face; in face of;
4.遇,碰上。
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。
meet;
5.当值,轮值,轮班。
王民为侍中,直于省内。 直使送之。
直内(内廷值班的人);值月(当值某月);直房(值班室)
take turn; in turn;
6.担任。
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。
undertake; assume the office of;
7.价值相当于。
为皮币,直四十万。 岂闻一绢直万钱?
be worth;
名词
1.价值;代价。
爰得我直。 象床之直千金。 系向牛头充炭直。 昂其直。
value; worth;
2.又。
高其直。
3.工钱。
受若直,怠若事。
pay; salary;
连词
◎即使。
人生直作百岁翁,亦是万古一瞬中。
直饶(即使)
even; even if;
介词
◎当…时候 直夜溃围南出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as; at that time;
国语辞典解释
直
zhí详细解释
形
1.不弯曲的。
笔直、直线。
2.不邪曲,没有私心的。
正直、耿直。
3.纵的、竖的。
直行书写、铅直线。
4.行为或性格坦白爽快。
心直口快、直性子。
5.呆板、僵硬。
两眼发直、双腿僵直。
副
1.但、只、不过。
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
2.竟然、居然。
金 · 元好问《水调歌头 · 恨人闲》词:“恨人闲、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”《水浒传 · 第一回》:“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,当面错过。”
3.没有间隔的。参见“直达”条。
动
1.抵得上。
《史记 · 卷三〇 · 平准书》:“乃以白鹿皮方尺,缘以藻缋,为皮币,直四十万。”
2.抵挡。
《汉书 · 卷二三 · 刑法志》:“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。”
3.当班、站勤。
《金史 · 卷一七 · 哀宗本纪上》:“日二人直,备顾问。”
名
1.报酬、酬金。
《后汉书 · 卷四七 · 班超传》:“为官写书,受直以养老母。”
2.姓。如汉代有直不疑。
两岸词典解释
直
zhí详细解释
1.不弯曲(与“曲”相对)。
直射、笔直、垂直、木直中绳。
2.使变直;挺直。
直直腰、直著身子。
3.合乎道义的;合理的。
正直、理直气壮、师直为壮。
4.直爽;直率。
直性子、直言不讳、心直口快。
5.从上到下的;竖(与“橫”相对)。
直升机、直排本、直栏横槛、直上直下。
6.汉字基本笔画竖笔的别称。从上向下,形状是“丨”。
7.表示不改变方向地(进行),相当于“径直”;表示不经过中间事物,相当于“直接”。
从空中直落到地面、直插云霄、直奔学校、直达列车。
8.表示不间断地(发出某种动作行为),相当于“一直”。
笑得直流泪、直说到大天亮、他被说得直点头。
9.表示跟某种情况完全一样,相当于“简直”。
人生直如朝露,转瞬即逝、这一声声战鼓直似隆隆雷鸣一般。
10.姓。
外语翻译
- straight, erect, vertical
- gerade, geradeaus, genau, ununterbrochen, direkt (Adv), Zhi (Eig, Fam)
- directement, sans cesse, redresser, droit, vertical, franc, sincè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𣓟 、 𣖴
《唐韻》:除力切;《集韻》:逐力切,𡘋音値。《說文》:正見也。《博雅》:正也。《玉篇》:不曲也。《易・坤卦》:直其正也。《書・洪範》:王道正直。
义又,準當也。《禮・投壺》:馬各直其算。《史記・平準書》:以白鹿皮爲皮幣,直四十萬。
义又,《增韻》:當也。《儀禮・士冠禮》:主人立于阼階下,直東序西面。【疏】謂當堂上東序牆也。
义又,伸也。《孟子》:枉尺而直尋。
义又,《玉篇》:侍也。《晉書・羊祜傳》:悉統宿衞,入直殿中。
义又,順也。《詩・鄭風》:洵直且侯。
义又,猶宜也。《詩・魏風》:爰得我直。
义又,猶但也。《孟子》:直不百步耳。
义又,猶故也。《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張良嘗遊下邳圯上,有一老父至良所,直墮其履圯下。
义又,埋枉曰直。韓愈〈王仲舒墓誌〉:公知制誥友人得罪公,獨爲直其寃。
义又,直來,無事而來也。《公羊傳・莊二十七年》:直來曰來。
义又,《禮・月令》:田事既畢,先定準直,農乃不惑。【疏】準謂輕重平均,直謂繩墨得中也。
义又,骨直,謂强毅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工人》:骨直以立。
义又,語發聲。《史記・龜筴傳》:神龜知吉凶,而骨直空枯。《正義》曰:直,語發聲也。
义又,柄也。《禮・明堂位》:玉豆雕篹。【註】篹,籩屬,雕刻飾其直者也。【疏】雕鏤其柄。
义又,殖也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直,東方也、春也。質而未有文也。【註】直之言殖也。萬物甲始出殖立,未有枝葉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袒謂之直衿。【註】婦人初嫁所著上衣,直衿也。
义又,《韻會小補》:器直,曲尺也。梓人用之。
义又,官名。《鄧析子・轉辭篇》:湯有司直之人。又,《通典》:漢時繡衣直指,卽秦時御史大夫。
义又,直人,邑名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三年》:劉子取直人。
义又,泉名。《公羊傳・昭五年》:直泉者何,涌泉也。
义又,門名。《三輔黃圖》: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。
义又,姓。漢有直不疑。
义又,《諡法》:肇敏行成曰直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直吏切;《正韻》:直意切,𡘋音治 —— 與値通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直夜潰圍。【註】直,讀曰値。當也。《索隱》曰:古字例以直爲値。《前漢・酷吏傳》:無直甯成之怒。《史記》作値。
义又,物價曰直。《北史・齊景思王傳》:食雞羹,何不還他價直也。
义又,傭作得錢亦曰直。柳宗元〈送薛存義序〉:向使傭一夫於家,受若直,怠若事,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。
又,叶直略切,音著。《樂府・焦仲卿妻詩》:命如南山石,四體康且直。阿母得聞之,零淚應聲落。
又,叶直六切,音逐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令五帝以折中兮,戒六神與嚮服。俾山川以備御兮,命咎繇使聽直。
义《六書正譌》:从乚,从十、目。乚,古隱字。十目所視,雖隱亦直。會意。俗作直,非。
考證
《揚子・方言》袒謂之直衿。〔註〕婦人初嫁所著上衣,直衿也。
謹照原文袒下增飾字。兩衿字𠀤改袊。
注解
〔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直〕字拼音是zh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十、,五行属火。
〔直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L( yǐn ),从十,从目。 徐锴:“L,隐也,今十目所见是直也。”。本义是不弯曲,与“枉”、“曲”相对。
〔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í] ⑴ 不弯曲⑵ 把弯曲的伸开⑶ 公正合理⑷ 爽快,坦率⑸ 一个劲儿地,连续不断⑹ 竖,与“横”相对⑺ 汉字笔形之一,自上至下。⑻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除力切頁碼第424頁,第1字續丁孫
直
異體直、𥄂
正見也。从𠃊从十从目。
鉉注徐鍇曰:「𠃊,隱也。今十目所見是直也。」
𣖇
異體𣓟
古文直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目,目上以一直筆表示直視。金文以下或加『𠃊(表區域義)』,蓋建築須直。《郭店・緇衣》、《老乙》二形實為『植』字,借為『直』,《說文》逕以為古文『直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陳力反頁碼第1011頁,第1行,第1字述
正見也。從十、目、𠃊。
鍇注臣鍇曰:「𠃊,隱也。今十目所見是直也。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叔向,古之遺直也。』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11頁,第2行,第1字述
古文直或從木,如此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除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533頁,第5字許惟賢第1101頁,第5字
正見也。
段注《左傳》曰:正直爲正。正曲爲直。其引申之義也。見之審則必能矯其枉。故曰正曲爲直。
从十目𠃊。
段注謂以十目視𠃊。𠃊者無所逃也。三字會意。除力切。一部。今隷作直。
古文直。或从木如此。
段注囧猶目也。从木者,木從繩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