苣
意思解释
国语辞典解释
苣
jù详细解释
名
1.参见“莴苣”条。
2.火把。
《后汉书 · 卷七一 · 皇甫嵩传》:“嵩乃约敕军士,皆束苣乘城。”
3.烛。
五代蜀 · 牛峤《菩萨蛮 · 绿云鬓上飞金雀》词:“窗寒天欲曙,犹结同心苣。”
外语翻译
- kind of lettuce
- laitu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其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臼許切,𡘋音巨。《說文》:束葦燒也。今俗別作炬,非是。《後漢・皇甫規傳》:束苣乗城。
义又,《唐書・車服志》:凡天子之車五路,金鳳翅,畫苣文鳥獸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苣藤,胡麻也。曹唐〈遊仙〉詩:喫盡溪頭苣蕂花。
义又,《本草》:萵苣。見萵字註。又,白苣,似萵苣,葉有白毛,氣味苦寒。又,苦菜,一名苦苣。《韻會》:野生曰褊苣。杜甫詩:苦苣刺如針。【註】卽野苣也。
注解
〔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ù、q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巨,五行属木。
〔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ù] ⑴ 〔莴~〕见“莴”。⑵ 〔~胜〕胡麻的别称。⑶ 用苇杆扎成的火炬。㈡ [qǔ] ⑴ 〔~荬菜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野生,叶互生,广披针形,花黄色,茎叶嫩时可食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其呂切頁碼第29頁,第14字續丁孫
苣
束葦燒。从艸巨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炬,非是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炬,如《儀禮・士喪禮》鄭注:『燋,炬也。所以燃火者也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求許反頁碼第103頁,第4行,第1字述
束葦焼。從艸巨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其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75頁,第2字許惟賢第76頁,第11字
束葦燒也。
段注《後漢書・皇甫嵩傳》。束苣乘城。俗作炬。以此爲苣蕂,萵苣字。
从艸。巨聲。
段注其呂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