瑲
意思解释
瑲玱
qiāng基本解释
①玉相擊的聲音。
②樂聲:“鐘鼓喤喤,管磬~~。”
详细解释
象声词
◎玉器相撞的響聲 瑲,玉聲。——《說文》 有瑲蔥珩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采芑》。傳:“珩聲也。” 又
瑲瑲(玉相擊的聲音。亦泛指清脆之聲) 【漢典】。
chink;
国语辞典解释
瑲玱
qiāng详细解释
状
1.形容玉石相撞击的声音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采芑》:“朱芾斯皇,有玱葱珩。”
2.形容音乐声。
《荀子 · 富国》:“钟鼓喤喤,管磬玱玱。”
3.形容铃声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采芑》:“方叔率止,约軧错衡,八鸾玱玱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瑲玱
qiāng详细解释
1.《书》模拟玉石相撞击的声音。
朱芾斯皇,有玱葱珩(《诗经‧小雅‧采芑》)。
2.《书》模拟音乐声。
钟鼓喤喤,管磬玱玱(《荀子‧富国》)。
3.模拟铃声。
方叔率止,约軧错衡,八鸾玱玱(《诗经‧小雅‧采芑》)。
外语翻译
- tinkling sound tinkling of pendant gem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七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千羊切,𡘋音鏘。《說文》:玉聲也。《集韻》:一曰樂聲。《詩・小雅》:八鸞瑲瑲。【傳】瑲瑲,聲也。【釋文】瑲,亦作鎗。【又】朱芾斯皇,有瑲蔥珩。【傳】瑲珩,聲也。【釋文】瑲,本又作創,亦作鎗。
又,《集韻》:楚耕切,音鎗 —— 聲也。
又,《類篇》:千剛切,音蒼 —— 玉色。
注解
〔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瑲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āng、c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倉。
〔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āng] ⑴ 玉相擊的聲音。⑵ 樂聲:“鐘鼓喤喤,管磬~~。”㈡ [cāng] ⑴ 玉色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七羊切頁碼第9頁,第16字續丁孫
瑲
玉聲也。从玉倉聲。《詩》曰:「鞗革有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猜常反頁碼第50頁,第5行,第1字述
玉聲也。從玉倉聲。《詩》曰:「鞗革有瑲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七羊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61頁,第5字許惟賢第25頁,第8字
玉聲也。
段注《小雅》。有瑲蔥珩。《毛傳》。瑲,珩聲也。《秦風》佩玉將將,《玉藻》然後玉鏘鳴皆當作此字。
从王。倉聲。
段注七羊切。十部。
詩曰:攸革有瑲。
段注《周頌》載見文。攸各本作鞗。今正。說見鋚字下。有瑲今詩作有鶬。亦作鎗。按鸞鈴轡飾之聲而字作瑲,玉聲而字作鏘皆得謂之假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