蛔
虫部12画左右结构U+86D4
意思解释
蛔
huí基本解释
◎〔~虫〕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肠子里的一种蠕形动物,像蚯蚓而没有环节。能损害人畜的健康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蛔虫。
蛕,腹中长虫也。从虫,有声。字亦作蚘,俗作蛔。
蛔厥(中医病名。症状有腹痛、呕吐、四肢冰凉等。为比较厉害的蛔虫感染症,因为可以发生神经症状,如脑膜炎一样的症状,故有“厥”之称)
ascarid; mawworm;
外语翻译
- tapeworm
- Rundwurm (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胡隈切,音回 —— 同「蛕」。
注解
〔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蛔〕字拼音是hu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回,五行属水。
〔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í] ⑴ 〔~虫〕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肠子里的一种蠕形动物,像蚯蚓而没有环节。能损害人畜的健康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戶恢切頁碼第441頁,第16字續丁孫
蛕
腹中長蟲也。从虫有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戶恢切頁碼第1043頁,第6行,第2字述
腹中長蟲也。從虫有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戸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65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54頁,第13字
腹中長蟲也。从虫。有聲。
段注户恢切。古音在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