尙
外语翻译
- still, yet; even; fairly, rath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時亮切;《正韻》:時樣切,𡘋音上。《說文》:曾也,庶幾也。从八,向聲。《爾雅註》:郉昺曰:尙,謂心所希望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不尙息焉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爾尙一乃心力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加也、飾也。《論語》:好仁 無以尚之㊟〔句中所缺之字當為「者」字。《論語・里仁》:「好仁者,無以尚之。」〕。
义無以尙之。《詩・齊風》:充耳以素乎而,尙之以瓊華乎而。
义又,崇也、貴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夏后氏尙黑,殷人尙白,周人尙赤。
义又,主也。司進御之物者皆曰尙。《漢官儀》:尙食,尙醫,尙方等是也。又,尙書,主大計。
义又,《增韻》:尊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維師尙父。【註】太公望,太師而尊爲尙父者也。
义又,猶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雖無老成人,尙有典𠛬。
义又,娶公主謂之尙。言帝王之女尊,而尙之,不敢言娶。《前漢・王吉傳》:娶天子女曰尙公主,娶諸侯女曰承翁主,尙承皆𤰞下之名。一曰配也。〈司馬相如傳〉:卓王孫自以使女得尙司馬長卿晚。【註】尙,配也。義與尙公主同。
义又,《易・泰卦》:得尙乎中行。【註】謂合乎中行之道也。
义又,奉也。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:願賜問而自進兮,得尙君之玉音。
义又,矜伐也。《禮・表記》:君子不自尙其功。
义又,姓。戰國尙靳,唐尙衡。
义又,與上通。《詩・魏風》:上愼旃哉,猶來無止。【註】上猶尙也,言愼之可以來歸,無止於彼也。〈尚書序〉:尚者,上也。言此上代以來書,故曰《尚書》。
又,叶辰羊切,音常。《詩・大雅》「肆皇天弗尚」,叶亡方。
注解
〔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小部。
〔尙〕字拼音是shà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𡭔、冋。
〔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àng] ⑴ “尚”的旧字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時亮切頁碼第36頁,第1字續丁孫
尙
異體尚
曾也。庶幾也。从八向聲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尚者,尊上之義,向慕之稱。尚之言上也,加也。曾猶重也,亦加也。故訓為曾,庶幾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時怏反頁碼第114頁,第7行,第1字述
曾也,庶幾也。從八向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尚克知之。」庶幾知之也,曾、尚,气皆分散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時亮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93頁,第2字許惟賢第86頁,第1字
曾也。
段注尙之䛐亦舒。故釋尙爲曾。曾,重也。尙,上也。皆積絫加高之意。義亦相通也。
庶幾也。
段注《釋言》曰:庶幾,尙也。
从八。
段注亦象氣之分散。
向聲。
段注時亮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