琏
意思解释
琏璉
liǎn基本解释
◎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 曰:“何器也?”曰:“瑚琏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an ancient vessel for broomcorn millet;
动词
◎通“连”。连接 又宏琏以丰敞。——何晏《景福殿赋》
link; joint; connect;
外语翻译
- vessel used to hold grain offerings
- vase, coup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力展切,音輦。《說文》本作槤,瑚槤也。从木,連聲 —— 或作璉。《禮・明堂位》:夏之四璉,殷之六瑚,周之八簋。《論語》:瑚璉也。【註】宗廟中黍稷器。
又,《集韻》:陵延切 —— 與連同。詳辵部連字註。
注解
〔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璉〕字拼音是l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連。
〔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ǎn] ⑴ 见“琏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里典切頁碼第190頁,第11字續丁孫
槤
瑚槤也。从木連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璉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里典反頁碼第480頁,第5行,第1字述
瑚槤也。從木連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書傳》:夏之四璉;殷之六瑚;周之八簋。《周禮・考工記》「夏人上匠;殷人上梓;周人上輿」注曰:「上,尊也。湯放桀疾,禮樂之壊而尊梓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力展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045頁,第1字許惟賢第460頁,第4字
胡槤也。
段注胡各木作瑚。今正。瑚雖見《論語》、《禮記》。然依《左傳》作胡爲長。《明堂位》曰:有虞氏之兩郭。夏后氏之四璉。殷之六瑚。周之八簋。而苞注《論語》曰:瑚璉者,黍稷器也。夏曰瑚。商曰璉。周曰簠簋。杜注左云:夏曰瑚。周曰簋。孔沖遠云:包鄭等注《論語》,賈服等注《左傳》,皆云:夏曰瑚。杜亦同之。或別有所據。或相從而誤。按此非相從而誤。漢人所據戴記不同也。璉當依許從木。據《明堂位・音義》本作四連。《周禮》、《管子》以連爲輦。韓勅《禮器》碑。胡賛器用。卽胡連也。《司馬法》。夏后氏謂輦曰余車。殷曰胡奴車。周曰輜輦。疑胡輦皆取車爲名。
從木。連聲。
段注里典切。《廣韵》力展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