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蛇的意思解释

虫部11画左右结构U+86C7

虫部

11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JPXN

LIJP

IWRR

53112

5748

4163

U+86C7

25121444535 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竖弯钩

𧉮𤜣𥝀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shé

基本解释

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。~蜕。~行。~蝎。~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~添足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虫,它声。本写作“它”。甲骨文字形,是象形字。本义:一种爬行动物。

2.同本义。

,它或从虫。 《说文》乘龙。 《左传 · 襄公二十八年》。注:“蛇,元武之宿,虚危之星。”为虺弗摧,为将若何? 《国语 · 吴语》。注:“虺小蛇大也。之孽。 《洪紀 · 五行志》。注:“蛇龙之类也。”龙首其中交。 《仪礼 · 乡射礼记》维虺维 《诗 · 小雅 · 斯干》永州之野产异,黑质而白章。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蛇豕(比喻贪婪残暴的人);蛇虺(喻指阴狠毒辣的人);蛇食(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);蛇蜕(蛇所脱下的皮);蛇解(即蛇脱皮);蛇入鼠出(比喻行动隐秘);蛇行鼠步(形容胆小谨慎);蛇盘鬼附(比喻相互勾结);蛇蟠蚓结(比喻互相勾结);蛇心佛口(喻指假冒伪善、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);蛇雀之报(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。即视己为蛇、雀而报恩)

snake; serpent;

3.象征国君、君子等。

自泉宫出,入于国,如先君之数。 《左传》

emperor; gentleman;

4.十二生肖之一,配地支的“巳” 。

蛇年(即巳年)

snake;

形容词

1.形状像蛇的;似蛇状的 。

蛇弓(弓名);蛇丹(中医病名。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,形成带状如蛇,因名蛇丹);蛇矛(古兵器名。状如蛇的长矛)

snaky; snakey;

2.另见 yí。

基本解释

〔委( wěi )~〕见“委2”。

详细解释

1.——见“委蛇”( wēiyí )

2.另见 shé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shé

详细解释

有鳞目蛇亚目爬行动物的总称。约二千七百种,台湾约产五十八种。体圆长,无四肢,有鳞,口大,舌细长而分叉,体色不一,有蜕皮现象。卵生或卵胎生,分有毒跟无毒二种。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蛇蛇”、“委蛇”等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shé

详细解释

1.爬行动物名。体型圆长,全身有鳞,无肢,舌细而分叉,会蜕皮,多以蛙、鼠、鸟为食。卵生或卵胎生,分有毒和无毒二类。俗称“长虫”。

2.姓。

详细解释

参见【委蛇】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nake
  • Schlange (S)​, She (Eig, Fam)
  • serpen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 )

唐韻》:食遮切,音茶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時遮切,音闍 —— 毒蟲也。左傳・莊十四年》:內蛇與外蛇鬬。【疏】蛇,北方水物。酉陽雜俎》:蛇,有水草木土四種。爾雅翼》:蛇,草居,常飢,每得食稍飽,輒復蛻殻,冬輒含土入蟄,及春出蟄則吐之。𡌨》:牛以鼻聽,蛇以眼聽。

又,《莊子・達生篇》:以鳥養養鳥者,宜棲之深林,浮之江湖,食之以委蛇。【註】委蛇,泥鰌。

又,星名。左傳・襄二十八年》:蛇乗龍。【註】蛇,𤣥武之宿,虛危之星。晉書・天文志》:騰蛇二十二星,在營室北,天蛇也。

又,地名。後漢・郡國志》: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。【註】卽銜珠之蛇。

又,姓。通志・氏族略》:姚萇,蛇后,南安人。又,有建武將軍蛇元,望出鴈門。

又,《廣韻》:弋支切,音移。詩・召南》:委蛇委蛇。【箋】委蛇,委曲自得之貌。莊子・庚桑楚》:與物委蛇,而同其波。焦氏《易林》:委蛇循河,至北海涯。

又,《韻補》:龍蛇之蛇,亦讀爲移。詩・小雅》:維熊維羆,維虺維蛇,大人占之。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。

又,徒河切,音駝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感河馮,懷湘娥;驚蛧蜽,憚蛟蛇。

又,委蛇之蛇,亦叶音駝。古音攷》:陸機〈答賈謐〉詩,我求明德,濟同以和;魯公戾止,兗服委蛇。

又,《集韻》:陳知切,音馳 —— 地名,《春秋傳》盟于毆蛇,《公羊傳》作毆虵,與曲池同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以遮切,音耶。集韻》:關中謂毒蟲曰蛇。

韻會》本作它,湯河切。說文:从虫而長,象冤曲垂尾形。上古草居患它,故相問無乎。凡之屬皆从,託何切。臣鉉等曰:今俗作食遮切;《佩觿》蛇字從也,誤。

注解

〔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蛇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é、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它,五行属

〔蛇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虫,它声。本写作“它”。甲骨文字形,是象形字。本义是一种爬行动物。

〔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é] ⑴ 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 [yí] ⑴ 〔委( wěi )~〕见“委2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、食遮切頁碼450頁,第1

它虫也。从虫而長,象冤曲垂尾形。上古艸居患它,故相問無它乎。凡它之屬皆从它。

異體虵、𧉮

蛇它或从虫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食遮切。

附注按:「它」是「蛇」的本字,後假借為其它的「它」,另加虫旁作「蛇」。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凡它虫字从或體作蛇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託何切頁碼1057頁,第3行,第1

蛇虫也。從虫而長,象冤曲𠂹形。上古艸居患它,故相問無它乎。凡它之屬皆從它。

反切食遮切頁碼1057頁,第4行,第1

它或從虫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食遮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710頁,第1許惟賢1179頁,第7

蛇虫也。从虫而長。象冤曲𠂹尾形。

段注𠂹各本作垂。今正。𠂹者,艸木華葉𠂹也。引申爲凡物下𠂹之偁。垂者遠邊。非其義。冤曲者,其體。垂尾者,其末。它象其臥形。故詘尾而短。它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。故長。詘尾謂之虫。垂尾謂之它。它與𠂹古音同也。詩。維虺維蛇。女子之祥。《吳語》。爲虺弗摧。爲蛇將若何。虺皆虫之叚借。皆謂或臥或垂尾耳。臥者較易制。曳尾而行者難制。故曰爲虺弗摧,爲蛇將若何也。託何切。十七部。今人蛇與它《異義》異音。蛇食遮切

上古艸凥患它。故相問無它乎。

段注上古者,謂神農以前也。相問無它,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。語言轉移,則以無別故當之。而其字或叚佗爲之。又俗作他。《經典》多作它。猶言彼也。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。《羔羊傳》曰:委蛇,行可從迹也。亦引申之義也。

凡它之屬皆从它。

它或从虫。

段注它篆本以虫篆引長之而巳。乃又加虫左旁。是俗字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