𣣌
欠部12画左右结构U+238CC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𣣌
◎同“㰷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資四切,音恣。《說文》:戰見血曰傷,亂或爲惛,死而復生爲𣣌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七四切,音次 —— 義同。又,《集韻》:息利切,音四。《博雅》:病也。
义或作𣧸。
注解
〔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欠部。
〔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ì、s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死、次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咨四切頁碼第128頁,第4字續丁孫
𣣌
異體𣣰
戰見血曰傷;亂或爲惽;死而復生爲𣣌。从𣦸次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則四反頁碼第330頁,第3行,第2字述
戰見血曰傷亂,或爲惽;死而復生爲𣣌。從死次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咨四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55頁,第1字許惟賢第292頁,第8字
戰。
段注句。
見血曰傷。
段注句。《周禮》曰: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吿者。注。傷人見血,見血乃爲傷人耳。此見血曰傷謂戰者見血受傷也。
亂或爲惛。
段注或惑古今字《心部》曰:惛,不憭也。此謂戰傷殙瞀者,重於見血也。
死而復生爲𣣌。
段注此謂戰傷又重於惛也。謂之𣣌者,次於死也。三言皆謂戰。葢出《司馬法》等書。
从𣦸。次聲。
段注形聲包會意也。咨四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