蘚
艹部20画上下结构U+861A
国语辞典解释
蘚藓
xiǎn详细解释
名
◎孢子植物(隐花植物)中的一类。草本。全体为叶状,大抵皆横卧于地上。叶状体(配子体)有适应陆生的构造。下表皮无气孔,但有用以吸收及附著的假根。此类植物生长在阴湿地区,分布极广,高山、极地、岩壁、墙垣或树皮上,均可见踪迹。
外语翻译
- moss, lichen
- Moos (S)
- mousse, lichen, bryophy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息淺切,音癬 —— 苔蘚也。《本草》:屋遊一名瓦蘚。又,《述異記》:苔草亦呼宣蘚。《韻會》:蘚,垣衣。一曰白草名。
注解
〔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蘚〕字拼音是xiǎ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鮮。
〔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ǎn] ⑴ 见“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