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
意思解释
喜
xǐ基本解释
①高兴,快乐。欢~。~悦。~讯。~剧。~气。~色。~幸。~乐(lè ㄌㄜˋ)。~洋洋。欢天~地。欣~若狂。
②可庆贺的,特指关于结婚的。~事。~酒。~糖。~蛋。~联。~幛。~雨。~报。~庆。贺~。报~。
③妇女怀孕。害~。她有~了。
④爱好。~爱。~好(好)。~欢。好(hào ㄏㄠˋ)大~功(热衷于做大事,立大功,现常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)。
⑤适于。~光植物。海带~荤。
⑥姓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会意。甲骨文上面是“鼓”本字,下面是“口”。“鼓”表示欢乐,“口”是发出欢声。本义:快乐;高兴。
2.同本义(乐之见于谈笑曰喜。喜,形于色)。
喜,乐也。 人喜则斯陶。 其志为喜。 既见君子,我心则喜。 陈胜、 吴广喜,念鬼。 嘿然大喜。 虎因喜。 不以物喜。 三保亦自喜。 喜容原好,愁容也好,蓦地间怒容越好。
喜洽(喜恰。和颜悦色;热情);喜之不尽(无限欢喜);喜匆匆(喜欢,兴奋的样子);喜欢不杀(很喜欢;喜欢死了);喜上眉梢(眉宇间露出喜悦的表情)
happy; pleased;
3.容易。
人命难知,计算喜错。
easy;
动词
1.喜爱;爱好。
喜为吏。 齐威王之时喜隐。 宽仁喜儒术。 盖孔子晚而喜《易》。 最喜小儿。 少年人常喜事。 老人犹喜。 可怪乌雅鸟,鸣声不喜人。
喜士(好客;喜接纳贤士);喜功(自负其功;喜立大功;贪功);喜名(好名;追求名誉)。使…高兴
be fond of; like;
2.妇女怀孕。
叫大夫瞧了,又说并不是喜。
喜信(指怀孕);喜脉(妇女怀孕的脉象);喜弹(孵不成雏鸭的鸭蛋。也叫“鸭馄饨”)
conceive; be pregnant;
名词
1.喜事。
固庆其喜而吊其忧。 内家报喜车凌晓,太史占祥斗挂秋。 喜宴前枉唤新郎,洞房中依然触觉。
喜兆(喜事的征兆);喜信(唐代进士及第的家报;喜庆事情的先兆)
happy event;
2.痘疹 。旧俗孩子出痘时,常因惧得天花而讳言之,又以痘既发出便可平安,故用“喜”字代指,以求吉利。
姐儿发热是见喜了,并非别症。
variola;
3.姓。
国语辞典解释
喜
xǐ详细解释
动
1.爱好。
《史记 · 卷四七 · 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晚而喜易。”
喜爱、好大喜功、喜出望外。
2.感到欢乐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菁菁》:“既见君子,我心则喜。”
名
1.吉祥的事。
《国语 · 鲁语下》:“夫义人者,固庆其喜而吊其忧,况畏而服焉?”
道喜、贺喜。
2.称妇人怀孕。
《红楼梦 · 第一〇回》:“叫大夫瞧了,又说并不是喜。”
有喜、害喜。
3.旧时称小孩出痘子为“喜”。
《红楼梦 · 第二一回》:“姐儿发热,是见喜了,并非别病。”
4.姓。如元代有喜同。
形
1.高兴的、快乐的。
欣喜、欢喜、喜讯。
2.结婚的。
喜帖、喜宴、喜酒、喜饼。
两岸词典解释
喜
xǐ详细解释
1.快乐;高兴。
欢喜、喜悦、面有喜色、喜上眉梢。
2.值得高兴或庆贺的。
喜事、喜讯。
3.值得高兴或庆贺的事。
报喜、贺喜、双喜临门。
4.特指关于结婚的。
喜酒、喜糖、喜饼。
5.指妇女怀孕。
有喜、害喜。
6.爱好。
喜好、喜爱、喜闻乐见、好大喜功。
7.适合于(某种生物习性等)。
喜光植物、水杉喜湿润。
8.姓。
外语翻译
- like, love, enjoy; joyful thing
- sich freuen (V)
- aimer, adorer, joyeux, heureux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憘 、 𢐭 、 歖
《唐韻》:虛里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許已切;《正韻》:許里切,𡘋音蟢。《爾雅・釋詁》喜,樂也。《玉篇》:悅也。《書・益稷》:股肱喜哉。《易・否卦》:先否後喜。
义又,聞喜,縣名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元順帝時喜同,明正統中喜寧。
又,《集韻》:虛其切,音僖 —— 末喜,有施氏女名。〈晉語〉:夏桀伐有施氏,有施人以妹喜女焉。
又,《楚辭・天問》:𥳑狄在臺嚳何宜,𤣥鳥致貽女何喜。【註】喜叶音羲。
又,《集韻》:許記切 —— 與憙同,好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彤弓弨兮,受言載之。我有嘉賓,中心喜之。【註】載叶子利反,喜讀去聲。《前漢・廣陵王傳》:何用爲樂心所喜,出入無悰爲樂亟。【註】韋昭曰:喜,許吏反。亟,丘吏反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昌志切,音熾 —— 與饎同。詳食部饎字註。
注解
〔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喜〕字拼音是x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壴、口,五行属水。
〔喜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上面是“鼓”本字,下面是“口”。“鼓”表示欢乐,“口”是发出欢声。本义是快乐;高兴。
〔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ǐ] ⑴ 高兴,快乐⑵ 可庆贺的,特指关于结婚的⑶ 妇女怀孕⑷ 爱好⑸ 适于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虛里切頁碼第152頁,第10字續丁孫
喜
樂也。从壴从口。凡喜之屬皆从喜。
歖
古文喜从欠,與歡同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聞樂則樂,故从壴;樂形於譚笑,故从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虛己反頁碼第387頁,第7行,第1字述
樂也。從壴,從口。凡喜之屬,皆從喜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公喜而後可知也。」形於言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88頁,第1行,第1字述
古文喜從欠,與歡同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虛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817頁,第3字許惟賢第363頁,第4字
樂也。
段注樂者,五聲八音緫名。《樂記》曰:樂者,樂也。古音樂與喜樂無二字。亦無二音。
从壴。从口。
段注壴象陳樂立而上見。从口者,𥬇下曰喜也。聞樂則𥬇。故从壴从口會意。虛里切。一部。
凡喜之屬皆从喜。
古文喜。从欠。
段注葢古文作㰻。轉寫誤耳。
與歡同。
段注同下當有意。謂皆从欠也。
白话解释
喜,快乐。字形采用“壴、口”会义。所有与喜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喜”作边旁。“歖”,这是古文的“喜”字,字形采用 “欠”作边旁,造字方法与“欢”相同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壴、從口。從壴,壴是鼓的初文,像鼓陳列在鼓架之上,表示擊鼓為樂,歡樂而喜的意思;從口,表示歡樂的心情。從金文到楷書都承甲骨文字形而來。《說文》古文或從欠作「歖」,從口、從欠意義相通,都表示喜悅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