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
意思解释
沈瀋
shěn基本解释
①通“瀋”。汁:“为榆~”。
②沈阳,地名,在辽宁省。
③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。
伐沈。
Shen state;
2.姬姓。一说姒姓。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。在今河南平舆北。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。
3.水名。沈水 旧名小沈河,俗称五里河。在辽宁省沈阳市南。源出县东哈达岭观音阁下,流入浑河,再流至三岔河注入辽河。
Shen River;
4.姓。
名词
1.汁。
瀋,汁也。从水,審声。 无备而官办者,犹拾瀋也。 为榆沈。 布绞取沈,以和花汁。
沈液(汁液)
juice;
2.沈阳市的简称 。
辽沈战役
Shenyang;
越南字释义
沈
◎đẵm血腥, 血腥的。
外语翻译
- sink, submerge; addicted to; surname
- leise, ruhig, still (Adj), Ortsname (S), Shen (Eig, Fam)
- (nom de famill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直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持林切,𡘋音霃。《說文》:陵上滈水也。一曰濁黕也。《風俗通・山澤篇》:沈者,莽也,言其平望,莽莽無涯際也。沈,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山川沈斥。【註】斥卽斥鹵,沈卽川澤。《莊子・達生篇》:沈有履。【註】沈水,汚泥也。
义又,齊人謂湖曰沈。郭緣生《述征記》:有鳥當沈。
义又,沒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載沈載浮。《戰國策》:智伯攻趙,圍晉陽而水之,城之不沈者三板。【又】常民溺於習俗,學者沈於所聞。
义又,以毒沈水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》:雍氏禁山之爲苑、澤之沈者。【註】謂毒魚及水蟲之屬。
义又,五齊之一。《周禮・天官・酒正》:五齊,三曰沈齊。【註】沈者,成而滓沈,如今造淸酒。
义又,九天之一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九天,八爲沈天。
义又,水名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輔威將軍臧宮,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。【註】沈水出廣漢縣。
义又,實沈,星次也,屬晉分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參爲晉星,實沈,參神也。
义又,綠沈,畫工設色之名。《鄴中記》:石虎造象牙桃枝扇,或綠沈色。王羲之〈筆記〉:有人以綠沈漆管見遺。《野客叢書》:物色之深者皆爲綠沈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直禁切,音鴆 —— 亦沒也。一曰投物水中也。或作湛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以貍沈祭山林川澤。【註】沈如字,劉註直䕃反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式荏切,音審 —— 古國名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沈、姒、蓐、黃,實守其祀。【註】四國,臺駘之後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出吳興,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,食采於沈,子孫以國爲氏。
义又,沈丘,縣名。《廣輿記》:屬開封府,古沈子國,隋沈州,唐沈丘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昌枕切,音瞫 —— 與瀋同,汁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爲榆沈故設撥。【註】以水澆榆白皮之汁,有急以播地,於引輴車滑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南切;《正韻》:徒含切,𡘋音覃 —— 沈沈,宮室深邃貌。《史記・陳涉世家》:夥頤,涉之爲王沈沈者。【註】應劭曰:沈,長含反 —— 通作潭,亦作㽎。
注解
〔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ěn、ché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冘,五行属水。
〔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ěn] ⑴ 通“瀋”。汁:“为榆~”。⑵ 沈阳,地名,在辽宁省。⑶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深切、尸甚切頁碼第372頁,第2字續丁孫
沈
異體沉
陵上滈水也。从水冘聲。一曰濁黕也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沉,冗不成字,非是。
附注按:甲骨文像投牛羊於水之形。又:古籍中多作「沈」,今「沉」字通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池心反頁碼第910頁,第6行,第2字述
陵上滴水也。從水冘聲。一曰濁黕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冘音琛,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深切、尸甚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230頁,第5字許惟賢第970頁,第9字
陵上滈水也。
段注謂陵上雨積停潦也。古多假借爲湛𣳚之湛。如《小雅》載沈載浮是。又或借爲瀋字。《檀弓》爲榆沈是也。
从水。冘聲。
段注直深切。又尸甚切。八部。
一曰濁黕也。
段注《黑部》曰:黕,滓垢也。黕沈同音通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