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鹦的意思解释

鸟部16画左右结构U+9E66

鸟部

16画

11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MMVG

BVPYM

LOZR

77427

7761

8048

U+9E66

2534253453135451 竖、横折、撇、点、竖、横折、撇、点、撇点、撇、横、撇、横折钩、点、竖折折钩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yīng

基本解释

〔~鹉〕鸟,上嘴大,呈钩状,下嘴短小,羽毛有各种颜色,产于热带和亚热带,能学人讲话,如“~~学舌”(含贬义)。

〔~哥〕鹦鹉的通称。

(鸚)

详细解释

名词

鸟名,鹦鹉。俗称“鹦哥”。

雨细花零语切,愁肠千万结。 前蜀 · 魏承班《谒金门》

鹦哥帻(色彩红似鹦哥嘴的头巾);鹦舌(鹦鹉之舌。比喻伶牙利齿)

parrot;

外语翻译


  • parrot
  • Papagei (S)
  • perroque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中 部首:鳥部 )

唐韻》:烏莖切;《集韻》:於莖切;《韻會》:幺莖切,𡘋音甖。說文》:鸚鵡,能言鳥也。前漢・武帝紀》:南越獻能言鳥。【師古註】今鸚鵡,隴西、南海有之,一種白,一種靑,一種五色。白及五色者尤慧解,師曠謂之乾臯,李昉呼爲隴客。

又,鶬鸚。左傳・昭十七年》靑鳥氏〔杜註〕:靑鳥,鶬鸚也,以立春鳴,立夏止。

又,鸚螺。南州異物志》:鸚鵡螺,狀如覆杯,頭似烏頭,向其腹視如鸚鵡。郭璞〈江賦〉:鸚螺旋蝸。庾信〈啓〉:鸚鵡承杯。詳鵡、䳇二字註。

注解

〔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

〔鸚〕字拼音是yī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嬰、鳥

〔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īng] ⑴ 见“鹦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上反切烏莖切頁碼120頁,第21

異體𪈤

鸚鸚䳇,能言鳥也。从鳥嬰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七反切恩行反頁碼315頁,第1行,第1

鸚鸚䳇也。從鳥嬰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上反切烏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621頁,第2許惟賢277頁,第1

鸚鸚䳇,

段注逗。

能言鳥也。

段注《曲禮》曰:嬰母能言。不離飛鳥。

从鳥。嬰聲。

段注烏莖切。十一部。

白话解释

鹦,鹦鹉,是一种能说话的鸟。字形采用“鸟”作边旁,“婴”是声旁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