䪩
音部13画左右结构U+4AA9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䪩
◎同“吟”。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吟) to chant; to intone; to sing; to recite; to moan; to sigh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魚音切,音唫。《說文》本作吟,同「訡」。詳口部吟字註。
注解
〔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音部。
〔䪩〕字拼音是yí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音、今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魚音切頁碼第44頁,第7字續丁孫
吟
呻也。从口今聲。
䪩
吟或从音。
訡
或从言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銀欽反頁碼第132頁,第7行,第1字述
呻也。從口今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吟,申气之聲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32頁,第7行,第2字述
吟或從音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32頁,第7行,第3字述
或從言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魚音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39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6頁,第5字
呻也。从口。今聲。
段注魚音切。七部。
吟或从音。
白话解释
吟,低声唱诵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今”作声旁。,有的“吟”字采用“音”作边旁。有的“吟”写作“訡”,采用“言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楷書字形從口、今聲。從口,指口中吟咏的動作;今聲,表示音讀。《說文》或體偏旁或從「音、言」:從言,表示語詞吟咏;從音,表示帶有音律的節奏感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