猩
意思解释
猩
xīng基本解释
◎〔~~〕哺乳动物,猿类,毛赤褐色,前肢长,无尾,吃野果。产于南洋群岛的森林中。简称“猩”,如“~红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猩猩的省称。
orangutan;
2.〈形〉 鲜红色。
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。
scarlet red;
外语翻译
- species of orangutan
- Affe (S, Bio), Orang Utan (S, Bio)
- sing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桑經切,音星。《說文》:猩猩,犬吠聲。从犬,星聲。
又,《廣韻》:所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師庚切,𡘋音生。《玉篇》:猩猩,如狗,面似人。《廣韻》:猩猩,似猿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猩猩,小而好啼。【註】《山海經》曰:人面豕身,能言語。今交阯封谿縣出猩猩,狀如貛㹠,聲似小兒啼。《禮・曲禮》:猩猩能言,不離禽獸。《玉篇》亦作狌。
注解
〔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。
〔猩〕字拼音是xī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犭、星,五行属金。
〔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īng] ⑴ 〔~~〕哺乳动物,猿类,毛赤褐色,前肢长,无尾,吃野果。产于南洋群岛的森林中。简称“猩”,如“~红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桑經切頁碼第329頁,第17字續丁孫
猩
猩猩,犬吠聲。从犬星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息形反頁碼第807頁,第5行,第1字述
猩猩,犬吠聲。從犬星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又《爾雅》:『猩猩小而好嗁。』《太玄》曰:『交于鸚猩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桑經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893頁,第5字許惟賢第827頁,第5字
猩猩,犬吠聲。
段注遠聞犬吠聲猩猩然也。
从犬。星聲。
段注桑經切。十一部。按《禮記》、《爾雅》皆有猩猩。記曰:猩猩能言。猩猩亦作狌狌。許不錄狌字。猩字下亦不言獸名。豈以形乍如犬因之得名故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