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粗的意思解释

米部11画左右结构U+7C97

米部

11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OEGG

FDBM

UFLC

97912

4723

2054

U+7C97

43123425111 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𧇿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疏忽,不周密。~心。~疏。~略。~率( shuài )。

不精致,工料毛糙。~糙。~劣。~料。~纸。~粮。~制滥造。去~取精。

长条东西直径大的:~大。~壮。~重。~实。~线条(a.指毛道粗的线条:b.喻粗率的性格、作风,亦喻文章的粗略的构思)。~枝大叶。

颗粒大的。~沙子。

声音低而大。~哑。~声~气。

鲁莽。~鲁。~暴。~野。~犷。~俗。~笨。~人。~手~脚。

略微。~略。~具规模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米,且声。本义:糙米。

2.同本义。

,疏也。 《说文》。按,粝米也。禾黍粟十六斗大半斗为米一斛。粮则无矣,麤则有之。 《左传》

粗糠(糠。稻、麦,谷子等农作物子实的皮或壳)

unpolished rice;

3.粗粮。

凡九谷,皆随精,差其耗损而供焉。 《新唐书》

coarse food grains;

4.中国古代哲学范畴,指事物的表面现象。

可以言论者,物之也;可以意致者,物之精也。 《庄子》

phenomenon;

5.通过一物体中心的直线长度 。

树干底部粗为两米的树。

diameter;

形容词

1.不精,粗糙。

,大也。凡不精者皆曰 《广雅》其器高以 《礼记 · 月令》其声以厉。 《礼记 · 乐记》布之衣。 《荀子 · 正名》

粗粝(糙米;粗俗简陋的饭食);粗恶(粗糙,低劣);粗食(粗糙不精的食物);粗粗(即粗糙);粗腿;粗砂;粗重(粗大笨重的家具)

rough; coarse;

2.粗疏;粗略。

愚者之言,芴然而 《荀子 · 正名》。注:“粗,疏略也。”

粗断(谦辞。胡乱裁决);粗忽(粗疏,疏忽);粗心浮气(不细致;不沉着)

careless; inattentive;

3.略微 。

粗知一二;粗定(大致安定);粗粗(大略)

a little;

4.粗笨;粗野 。

粗汉(粗笨的人;干粗活儿的人);粗卤(粗俗鲁莽);粗顽(粗鲁刁顽)

rude; boorish;

副词

刚,才 。

毕,有五六盗自丛薄间跃出。《太平广记》

just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疏忽、不周密。

粗心大意。

2.不精致、不细腻。

粗糙、粗茶淡饭、手工太粗了。

3.大而厚。

唐 · 皮日休《新秋即事》诗三首之二:“秋期净扫云根瘦,山信回缄乳管粗。”

粗声粗气。

4.鲁莽、不文雅。

粗话、粗野。

稍微、略微。

《晋书 · 卷八九 · 忠义传 · 嵇绍传》:“华历位内外,虽粗有善事,然阖棺之责,著于远近,兆祸始乱,华实为之。”

粗具规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颗粒较大。

粗砂。

2.(条状物)直径大。

腰粗、树长得很粗。

3.(长形的东西)横面较大。∥与“細”相对。

粗眉毛、笔画粗。

4.粗糙;不精致(与“精”相对)。

粗布、粗瓷。

5.粗疏;不周密(与“精”相对)。

粗心、粗率。

6.略微。

粗通文字、粗知一二。

7.声音大而低沉。

粗嗓门儿。

8.(言行)不文明。

粗鲁、粗野、粗话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ough, thick, course; rude
  • unfertig (Adj)​, derb, roh , ungehobel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米部 )

廣韻》:千胡切;《集韻》:聰徂切;《正韻》:倉胡切,𡘋音麤。玉篇》:大也、略也、疏也、物不精也。禮・月令》:其器高以粗。又,〈樂記〉: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莊子・秋水篇》:物之粗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徂古切;《韻會》:坐五切,𡘋音伹 —— 義同。

集韻》或作觕,通作麤,俗作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上 部首:米部 )

《禮・樂記》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

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。

注解

〔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米部

〔粗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米、且,五行属

〔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米,且声。本义是糙米。

〔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ū] ⑴ 疏忽,不周密⑵ 不精致,工料毛糙⑶ 长条东西直径大的:~大。~壮。~重。~实。~线条(a.指毛道粗的线条:b.喻粗率的性格、作风,亦喻文章的粗略的构思)。~枝大叶。⑷ 颗粒大的⑸ 声音低而大⑹ 鲁莽⑺ 略微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徂古切頁碼233頁,第2

粗疏也。从米且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全魯反頁碼596頁,第7行,第2

粗疏也。從米且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疏即麤也,故《爾雅》注,多謂麤爲粗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徂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323頁,第1許惟賢578頁,第3

粗疏也。

段注《大雅》。彼疏斯粺。箋云:疏,麤也。謂糲米也。麤卽粗。正與許書互相證。疏者,通也。引伸之猶大也。故粗米曰疏。糲米與粺米挍。則糲爲粗。稷與黍稻粱挍。則稷爲粗。《九穀攷》云:凡經言疏食者,稷食也。《論語》。疏食菜羹。卽《玉藻》之稷食菜羹。《左傳》。粱則無矣。麤則有之。麤對粱而言。稷之謂也。《儀禮》昏禮。婦饋舅姑。有黍無稷。特著其文。葢婦道成以孝養。不進疏食也。按引伸叚借之凡物不精者皆謂之粗。

从米。且聲。

段注徂古切。五部。今皆讀平聲。

白话解释

粗,疏而不密。字形采用“米”作边旁,“且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《說文‧米部》:「粗,疏也,从米、且聲。」本義為糙米、粗糧。《說文‧麤部》:「麤,行超遠也,从三鹿。」段注以為從三鹿,鹿善驚躍,三鹿齊跳,表示超遠之意,引申而有魯莽之義,後來轉為「不精」、「粗略」的意思,六書為同文會意。二字原本各有本義,音同義近,典籍文獻二字混用,而多以「麤」為「粗」。漢簡所見隸書皆寫作「麤」,惟構形稍有變化,如馬王堆〈養生方〉作「」,三鹿足並皆省略;河西漢簡上一鹿字略去鹿足,字義皆為粗略、粗疏。後來「粗」字通行而「麤」字逐漸不用。「粗」字從米、且聲,從米,表示與米糧品質相關;從且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