剉
意思解释
剉
cuò基本解释
①古同“锉”,折损。
②古同“锉”,用锉刀去掉物体的芒角。
③铡切。
④饲料。
⑤方言,量词,段、截。吃一~,剥一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刀,坐声。本义:折伤。
2.同本义。
剉,折伤也。 廉则剉。 剉,缺伤也。 揉牙内不挫,以挫为之。
剉辱(折辱);剉折(挫折,失利)
break; deaden;
3.用锉刀去掉物体的芒角。后作“锉” 。
剉骨扬灰(研磨骸骨而散扬骨灰。比喻极为愤恨);剉角媒人(指骰子)
file;
4.铡切;斩剁 。
剉斩(剁,砍);剉碓(古代用以斩断肢体的刑具);剉荐供马(将草垫子铡碎为客人喂马。比喻待客诚恳周到);剉尸(古代酷刑。割剜尸体)
chop;
5.买 。
剉药(抓药,到药店买药)
buy;
国语辞典解释
剉
cuò详细解释
动
1.折伤。
《说文解字 · 刀部》:“剉,折伤也。”《吕氏春秋 · 孝行览 · 必己》:“成则毁,大则衰,廉则剉。”
2.砍。
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贤媛》:“剉诸荐以为马草。”《魏书 · 卷一五 · 昭成子孙传 · 秦王翰传》:“收议害觚者高霸、程同等,皆夷五族,以大刃剉杀之。”
外语翻译
- cut, file, trim; fi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麄臥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寸臥切;《韻會》:千臥切,𡘋音銼。《說文》:折傷也。《玉篇》:去芒角也。斫也。《六書故》:斬截也。
又,《集韻》:祖臥切,音挫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剉〕字拼音是c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坐、刂。
〔剉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刀,坐声。本义是折伤。
〔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uò] ⑴ 古同“锉”,折损。⑵ 古同“锉”,用锉刀去掉物体的芒角。⑶ 铡切。⑷ 饲料。⑸ 方言,量词,段、截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麤臥切頁碼第136頁,第1字續丁孫
𠞐
異體剉
折傷也。从刀𡋲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此左反頁碼第351頁,第3行,第2字述
折傷也。從刀坐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麤臥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723頁,第2字許惟賢第322頁,第1字
折傷也。
段注剉與《手部》挫音同義近。《考工記》。揉牙内不挫。注。挫,折也。是二字通用也。經史剉折字多作挫。按今俗謂䥨爲剉。乃錯之聲誤耳。《說文》作厝。
从刀。𡋲聲。
段注麤臥切。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