骧
意思解释
骧驤
xiāng基本解释
①后右蹄白色的马。
②马奔跑。~腾。
③头高昂。~首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腾跃;昂首奔驰。
骧,马之低卬也。从马、襄声。 乃奋翅而腾骧。 四骐龙骧。 载车奔兮马繁骧。
骧腾(驰骋)
prance; gallop;
2.仰;上举。
臣父骧眉扼腕,恨不从杨涟诸臣后。
骧首(抬头)
rise;
名词
1.后右足白的马。
后右足白骧。
horse with the right hind foot in white;
2.泛指马。
《诗》云:“两服,上骧”。注云:“骧,马”。是也。
horse;
外语翻译
- gallop about with head uplifted
- herumhüpfen, herumtanzen
- bond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息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思將切,𡘋音襄。《爾雅・釋畜》:後右足白,驤。
义又,《說文》:馬之低昂也。《六書故》:馬行迅疾,首騰驤也。
义又,舉也、遠也。〈蜀志・諸葛亮傳〉:亮之素志,欲龍驤虎視,苞括四海。潘岳〈籍田賦〉:龍驥驤騰。
义又,官名。《晉書・五行志》:孫皓天紀中,童謠曰:不畏岸上獸,但畏水中龍。武帝聞之,加王濬龍驤將軍。
义又,古通襄韻。《前漢・韓彭英盧敘傳》:雲起龍襄,化爲侯王。
又,《集韻》:如陽切,音穰 —— 馬右足白。《字彙補》作馬名,非。
注解
〔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。
〔驤〕字拼音是xi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馬、襄。
〔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āng] ⑴ 见“骧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息良切頁碼第323頁,第15字續丁孫
驤
馬之低仰也。从馬𧞻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脩翔反頁碼第795頁,第7行,第2字述
馬之低仰也。從馬襄聲。
鍇注臣鍇按:潘岳《耤田賦》:「龍驥騰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息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856頁,第1字許惟賢第811頁,第3字
馬之低仰也。
段注低當作氐。馬之或俛或仰謂之驤。《吳都賦》:四騏龍驤。古多叚襄爲驤。
从馬。襄聲。
段注息良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