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
意思解释
贫貧
pín基本解释
①穷,收入少,生活困难,与“富”相对。~穷。~寒。~民。清~。
②缺乏,不足。~乏。~血。~瘠。
③絮烦可厌。~相( xiàng )。~气(a.絮烦可厌;b.行动态度不大方。“气”均读轻声)。
④僧道谦称。~道。~僧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会意兼形声。从贝从分,分亦声。“贝”是古货币,一个“贝”还要分开,表示贫困。本义:缺少财物,贫困。与“富”相对。
2.同本义。
贫,财分少也。 无财谓之贫。 贫者,士之常也。 分贫振穷。 贫而无谄。 强本而节用,则天下不能贫。 楚人贫居。 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。
贫难(贫苦,困难);贫胎(骂人的话。穷鬼);贫窭(贫苦);贫贱之交(贫困患难中结交的朋友);贫户(贫穷人家);贫交(贫贱者相交友);贫巷(贫民居住的地方);贫病(又穷又病);贫汉(贫穷的男子)
poor; poverty;
3.引申为缺少,不足。
富于万篇,而贫于一字。
贫阙(不足,短缺);贫薄(浅陋,短浅);贫腐(贫乏陈腐);贫微(贫乏微薄);贫寒(贫乏单薄);贫空(谓空无所有);贫辛(贫乏艰涩)
be deficient in; be poor in, be scanty of;
4.絮叨可厌 。
他的嘴真贫;贫嘴恶舌(话多而尖刻);贫嘴贱舌(形容人说话轻薄);贫嘴饿舌(形容人话多令人讨厌)
loquacious; garrulous;
5.僧道、尼姑自谦之称 。
贫僧;贫尼(尼姑对自己的谦称);贫家(谦称自己的家)
a humble term of self-address of a Buddhist monk or Taoist priest;
动词
1.使贫穷 。
贫人(使人贫穷);贫心(使心纯清。谓不以外物累其心);贫化(在采出的矿石中,有用矿物含量比在矿体中含量低,叫做“贫化”)
impoverish;
2.以为贫穷。
夫人贫之,竟不商女。
believe the poor;
外语翻译
- poor, impoverished, needy
- pauvre, bavard, ennuyeux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𡧋
《唐韻》:符巾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皮巾切;《正韻》:毗賔切,𡘋音頻。《說文》:財分少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寠,貧也。【註】謂貧陋。【疏】貧者,無財也。《書・洪範》:六極,四曰貧。【傳】困於財。《詩・邶風》:終寠且貧。〈晉語〉:韓宣子憂貧,叔向賀之。
又,《韻補》叶頻眠切,音騈。歐陽修〈送魏主簿〉詩:士欲見所守,視其居賤貧;何用慰離居,贈子以短篇。
注解
〔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貧〕字拼音是pí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分、貝。
〔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ín] ⑴ 见“贫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符巾切頁碼第205頁,第22字續丁孫
貧
財分少也。从貝从分,分亦聲。
𡧋
古文从宀、分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古文從宀,分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弼巾反頁碼第526頁,第3行,第2字述
財分少也。從貝分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按原憲曰:『無財謂之貧。』貝分則少也,當言分亦聲,誤也。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26頁,第4行,第1字述
古文。從宀分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家貧也。原憲:甕牗桑樞是室屋之貧也。上同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符巾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127頁,第1字許惟賢第497頁,第6字
財分少也。
段注謂財分而少也。合則見多。分則見少。富,備也,厚也。則貧者,不備,不厚之謂。
从貝分。分亦聲。
段注符巾切。十三部。
古文从宀分。
白话解释
贫,家产而众人分割而减少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会义,“分”也是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贫”,字形采用“宀、分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戰國文字,從貝、分聲。《說文》:「貧,財分少也。从貝分,分亦聲。」段注:「謂財分而少也。合則見多,分則見少。富,備也,厚也;則貧者,不備,不厚之謂。」隸楷以後字形均承此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