薈
国语辞典解释
薈荟
huì详细解释
形
◎草木繁盛的样子。
《说文解字 · 艸部》:“荟,艸多貌。”《诗经 · 曹风 · 候人》:“荟兮蔚兮,南山朝隮。”
动
1.遮蔽。
《新唐书 · 卷二一六 · 吐蕃传下》:“土梨树林荟岩阻,兵易诡伏,不如平凉夷漫坦直,且近泾,缓急可保也。”
2.聚集。
唐 · 杜甫 · 八哀诗 ·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萦阳郑公虔:“贯穿无遗恨,荟蕞何技痒。”
人文荟萃。
外语翻译
- luxuriant, flourishing, abundant
- blühen, aufblühen (V)
- croissance luxuriante de plante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烏外切,音濊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䪥鴻薈。【註】卽䪥菜也。【疏】一名鴻薈。
义又,《詩・曹風》:薈兮蔚兮,南山朝隮。【傳】薈蔚,雲興貌。
义又,《博雅》:障也。潘岳〈射雉賦〉:翳薈菶茸。
又,《韻補》:一既切,音曀。陸雲〈城南〉詩:我有高厦,如雲斯薈;問誰在宴,惟俊惟乂。
注解
〔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薈〕字拼音是hu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會。
〔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ì] ⑴ 草木繁盛,引申為會集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烏外切頁碼第26頁,第7字續丁孫
薈
艸多皃。从艸會聲。《詩》曰:「薈兮蔚兮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烏會反頁碼第95頁,第1行,第1字述
艸多皃。從艸會聲。《詩》曰:「薈兮蔚兮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薈兮蔚兮,雲也。言草如雲之盛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烏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56頁,第1字許惟賢第68頁,第4字
艸多皃。
段注引伸爲凡物會萃之義。
从艸。會聲。
段注烏外切。十五部。
詩曰:薈兮蔚兮。
段注《曹風》文。毛曰:薈蔚,雲興皃。謂南山朝隮。如艸木蒙茸也。
白话解释
荟,草茂密丛生的样子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会”是声旁。《诗经》上有诗句唱道:“鲜草茂密啊清绿宜人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