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霧的意思解释

雨部18画上下结构U+9727

雨部

18画

11画

上下结构

FCBL 86,FCNE 98

MBNHS

FVRY

10227

U+9727

145244445452335453 横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钩、撇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横折钩、撇

𩄯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雾气。气温下降时,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而浮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,常使人视野模糊不清。《爾雅•釋天》:“地氣發,天不應曰霧;霧謂之晦。”郭璞注:“言晦冥。”《莊子•大宗師》:“孰能登天遊霧,撓挑無極。”唐杜甫《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》:“寒日出霧遲,清江轉山急。”

比喻轻细。《文選•宋玉〈神女賦〉》:“動霧毅以徐步兮,拂墀聲之珊珊。”李善注:“縠,今之輕紗薄如霧也。”三國魏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踐遠遊之文履,曳霧綃之輕裾。”唐李賀《昌谷詩》:“霧衣夜披拂,眠壇夢直粹。”

比喻浓密。《史記•淮陰侯列傳》:“天下之士,雲合霧集。”晋潘尼《火賦》:“玄煙四全,雲蒸霧萃。”唐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雄州霧列,俊彩星馳。”

比喻消散。漢司馬相如《封禪文》:“旁魄四塞,雲布霧散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蕭驃騎解嚴輸黄鉞表》:“逆沴電熾,凶妖霧舒。志未裡天,情已類社。”隋盧思道《為隋檄陳文》:“吕梁之役,貫盈惡稔,曾未交綏,雲卷霧徹。”

像雾的许多小水滴。如。喷雾器。

méng

基本解释

通“雺(霿)”。天色阴暗;昏蒙。《集韻•東韻》:“雺,《爾雅》:‘天氣下、地不應曰雾。’或作霿、霧。”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孚部》:“霚,字亦作霧,叚借為霿。”《史記•宋微子世家》:“乃命卜筮,曰雨,曰濟,曰涕,曰霧,曰克,曰貞,曰悔,凡七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霧,音蒙,然蒙與霧亦通。”按:《書•洪範》作“蒙”。孔傳:“蒙,陰闇。”《後漢書•光武帝紀下》:“九縣飆回,三精霧塞。”李賢注:“三精,日月星也。霧塞言昏昧也。”《孔子廟碑》:“遭世霧亂,莫顯其榮。”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空气中接近地面的水蒸气,因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,而漂浮在地表的一种现象。能见度低于一公里。

雾太浓了,几乎伸手不见五指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一种接近地面的悬浮水气凝结物。因气温降低接近露点温度,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,形成悬浮在地表附近的现象。

2.指像雾的东西。

喷雾器。

3.台⃝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fog, mist, vapor, fine spray
  • Dunst (S, Met)​, Nebel (S, Met)
  • brouillard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 )

廣韻》、《韻會𡘋亡遇切,音務。爾雅・釋天》:地氣發,天不應,曰霧,霧謂之晦。【註】言晦冥。釋名》:霧,冒也,氣蒙亂覆冒物也。廣韻》:《元命包》曰:隂陽亂爲霧。禮・月令》:氛霧冥冥。玉篇》本作霿,《廣韻》同「霚」,《集韻》同「雺」。

又,《集韻》:謨蓬切,音蒙。又,蒙弄切,音幪。又,莫鳳切,音夢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雨部

〔霧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⻗、務

〔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ù] ⑴ 雾气。气温下降时,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而浮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,常使人视野模糊不清。《爾雅•釋天》:“地氣發,天不應曰霧;霧謂之晦。”郭璞注:“言晦冥。”《莊子•大宗師》:“孰能登天遊霧,撓挑無極。”唐杜甫《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》:“寒日出霧遲,清江轉山急。”⑵ 比喻轻细。《文選•宋玉〈神女賦〉》:“動霧毅以徐步兮,拂墀聲之珊珊。”李善注:“縠,今之輕紗薄如霧也。”三國魏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踐遠遊之文履,曳霧綃之輕裾。”唐李賀《昌谷詩》:“霧衣夜披拂,眠壇夢直粹。”⑶ 比喻浓密。《史記•淮陰侯列傳》:“天下之士,雲合霧集。”晋潘尼《火賦》:“玄煙四全,雲蒸霧萃。”唐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雄州霧列,俊彩星馳。”⑷ 比喻消散。漢司馬相如《封禪文》:“旁魄四塞,雲布霧散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蕭驃騎解嚴輸黄鉞表》:“逆沴電熾,凶妖霧舒。志未裡天,情已類社。”隋盧思道《為隋檄陳文》:“吕梁之役,貫盈惡稔,曾未交綏,雲卷霧徹。”⑸ 像雾的许多小水滴。如 [méng] ⑴ 通“雺(霿)”。天色阴暗;昏蒙。《集韻•東韻》:“雺,《爾雅》:‘天氣下、地不應曰雾。’或作霿、霧。”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孚部》:“霚,字亦作霧,叚借為霿。”《史記•宋微子世家》:“乃命卜筮,曰雨,曰濟,曰涕,曰霧,曰克,曰貞,曰悔,凡七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霧,音蒙,然蒙與霧亦通。”按:《書•洪範》作“蒙”。孔傳:“蒙,陰闇。”《後漢書•光武帝紀下》:“九縣飆回,三精霧塞。”李賢注:“三精,日月星也。霧塞言昏昧也。”《孔子廟碑》:“遭世霧亂,莫顯其榮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亡遇切頁碼385頁,第11

異體

霚地气發,天不應。从雨敄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从務。

雺籒文省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霚,今之霧字。」《集韻・遇韻》:「霚,或作霧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勿赴反頁碼934頁,第6行,第1

雺地气發天不應也。從雨敄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釋名》云:『霚,冒也,今俗作霧。』《爾雅》云:『霧,謂之昧。』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934頁,第6行,第2

籒文霚省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亡遇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293頁,第1許惟賢997頁,第12

雺地气發,天不應曰霚。

段注曰霚二字今補。霚今之霧字。《釋天》曰:地氣發,天不應曰霧。霧者俗字。霧一本作霿。非也。《釋名》曰:霧,冒也。氣蒙冒覆地之物也。《開元占經》引《元命包》陰陽亂爲霧。

从雨。

段注亦雨之類也。故从雨。地气發而天應之則雨矣。

敄聲。

段注亡遇切。古音在三部。敄从矛聲。故霚讀如矛。

籒文霚省。

段注《洪範》曰蒙,古文《尙書》作曰雺。徐邈音亡鉤反。《宋世家》作曰霧。霧卽霚。霚者,雺之小篆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