瞪
意思解释
瞪
dèng基本解释
①怒目直视。~眼。~视。
②睁大眼睛发呆。目~口呆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睁大眼睛直视。
瞪,直视貌。 文瞪眸不转。 齐首目以瞪眄。(眄:斜视)
瞪目(睁大眼睛直视);瞪瞪(睁大眼睛直视的样子;发呆的样子)
stare; glare;
形容词
◎用力睁大 [眼睛]。
瞪,怒目直视貌。 往往瞪视而诟詈之。
瞪瞢(视而不见的样子);瞪愕(张目吃惊的样子)
open one's eyes wide;
国语辞典解释
瞪
dèng详细解释
动
1.恶意的看人。常表示愤恨或不满。
这个路人很不高兴的瞪了对方一眼。
2.睁大眼睛直视。
《晋书 · 卷九四 · 隐逸列传 · 郭文》:“文瞪眸不转,跨蹑华堂如行林野。”
他把眼睛都瞪圆了。
副
◎怒目而视。
《旧唐书 · 卷一九〇 · 文苑列传下 · 杜甫》:“甫性褊躁,无器度,恃恩放恣,常凭醉登武之床,瞪视武曰:‘严挺之乃有此儿。’”
外语翻译
- stare at
- écarquiller les yeux, regarder qqn fixeme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直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除庚切,𡘋音棖 —— 直視也。《晉書・郭文傳》:瞪眸不轉,跨躡華堂,如行林野。《唐書・杜甫傳》:甫嘗醉登嚴武牀,瞪視曰:嚴挺之乃有此兒。《宋史・盛度傳》:度體肥,艱於拜起,賔客有拜之者,則瞪視而詬詈之。
又,《廣韻》:宅耕切,音橙。又,《廣韻》:直陵切;《集韻》:持陵切,𡘋音澄。又,《廣韻》:丈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澄應切,𡘋澄去聲 —— 義𡘋同。
义《集韻》與盯、眙同。《正字通》:通作瞠。
注解
〔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瞪〕字拼音是dè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目、登,五行属木。
〔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èng] ⑴ 怒目直视⑵ 睁大眼睛发呆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丑吏切頁碼第107頁,第14字續丁孫
眙
直視也。从目台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敕餌反頁碼第282頁,第1行,第1字述
直視也。從目台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視不移也。《靈光殿賦・序》曰:『覩斯而眙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丑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532頁,第3字許惟賢第239頁,第1字
直視也。
段注《方言》。眙,逗也。西秦謂之眙。郭曰:眙謂住視也。按眙瞪古今字。敕吏,丈證古今音。《廣韵・七志》作眙。四十七證作瞪。別爲二字矣。而瞪下云陸本作眙。攷玄應引《通俗文》云:直視曰瞪。是知眙之音自一部轉入六部。因改書作瞪。陸《法言》固知是一字也。
从目。台聲。
段注丑吏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