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
意思解释
眼
yǎn基本解释
①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~睛。~底。~力。~色。~神。~帘。~目。~疾手快。
②见识,对事物的看法。~光远大。~界开阔。
③孔洞,窟窿。炮~。针~儿。泉~。
④关节,要点。节骨~儿。字~儿。
⑤戏曲中的节拍。一板三~。
⑥当前。~前利益。~下。
⑦量词。一~井。
⑧围棋术语,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,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目,艮( gèn )声。本义:眼珠。
2.同本义。
眼,目也。 眼,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 巽为多白眼。 比干剖心, 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
eyeball;
3.泛指眼睛。
莫自使眼枯,收汝泪纵横。
眼馋肚饱(贪得无厌;不知足);眼意心期(眼中传意,心中期待);眼黄地黑(心怀叵测,见财起意);眼空四海(目中无人,妄自尊大);眼张失道(睁大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);眼里出火(形容极贪婪的神情);眼同检验(会同人员,共同检验);眼皮子薄(比喻气量小,喜欢斤斤计较);眼上眼下(上下端详);眼盻盻(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)
eye;
4.眼力 。
眼明手快(眼光锐利,手脚灵活);眼光忒忒(眼神贼溜溜的样子);眼忙心乱(眼神发急,心情慌乱);眼离了(视物昏花模糊);眼紧(眼光);眼辨(眼力好)
sight; vision;
5.耳目;眼线。
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,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。
light;
6.见证。
教地方公同作眼,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。
眼证(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;见证人)
witness; testimony;
7.指孔;洞穴。
泉眼无声惜细流。
眼子(孔洞);眼孔(孔;小洞)
aperture; small hole;
8.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。
网眼;筛眼。
mesh;
9.事物的关键所在 。
节骨眼儿。
key point;
10.围棋用语。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,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。
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,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。
trap;
量词
◎——主要用于井的量词。
两眼井。
国语辞典解释
眼
yǎn详细解释
名
1.目,动物的视觉器官。
《史记 · 卷九 · 吕太后本纪》:“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,去眼,𪸩耳。”
眼睛、浓眉大眼。
2.孔穴。
唐 · 杜甫《石笋行》:“古来相传是海眼,苔藓食尽波涛痕。”宋 · 杨万里《小池》诗:“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”
3.关键、要点。
《官场现形记 · 第三六回》:“他起初还想赖,后来被家兄点了两句眼,他无话说了。”
节骨眼。
4.下围棋时,无棋子的空处称为“眼”。
唐 · 元稹《酬孝甫见赠》诗一〇首之七:“无事抛棋侵虎口,几时开眼复联行。”《红楼梦 · 第六二回》:“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,算来算去,总得了两个眼。”
5.参见“板眼”条。
6.量词。计算眼睛看的次数的单位。
多看两眼、瞪了他一眼。
两岸词典解释
眼
yǎn详细解释
1.眼睛。
眨眼、瞪眼、眼明手快、横眉竖眼。
2.小窟窿;小洞。
网眼儿、鼻子眼儿、耳朵眼儿、窗户眼儿。
3.围棋术语。指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不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空位,对方非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其中下子。
一块活棋至少得有两个真眼。
4.指识别能力;眼光。
独具只眼、慧眼识英雄、眼浅、眼高手低。
5.指事物的关键或文章的精要处。
节骨眼儿、诗眼、文眼。
6.戏曲中一拍音乐再分的小拍。
板眼、一板三眼。
7.量词。用于计算井、泉水或窑洞等。
一眼井、一眼清泉、窑洞两眼。
8.姓。
外语翻译
- eye; eyelet, hole, opening
- Auge (Zähl)
- oeil, regard, trou, cha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𥃩
《唐韻》:五限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語限切,𡘋顏上聲。《說文》:目也。〈靈樞經・大惑論〉: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注于目,爲之精。精之窠爲眼,骨之精爲童子,筋之精爲黑眼,氣之精爲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隂,白眼赤衇法于陽。《釋名》: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・說卦》:巽其於人也,爲多白眼。《史記・孔子世家》:眼如望羊。《晉書・阮籍傳》:籍能爲靑白眼。《南史・陶弘景傳》:仙書云:眼方者壽千歲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時而方。
义又,馬有夜眼。《本草綱目》:馬夜眼在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
义又,果名。嵆含《草木狀》:南方之果,珍異者有龍眼。
义又,香名。洪芻《香譜》:白眼,香黃熟之別名。
义又,彪眼泉,地名。見《北史・常景傳》。
义又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魚懇切,垠上聲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輪人》:望其轂欲其眼也。【註】眼出大貌。一曰突出貌。鄭康成讀。
又,叶五建切,言去聲。謝靈運〈斤竹㵎〉詩:企石挹飛泉,攀林摘葉卷;想見山阿人,薜蘿若在眼。
又,叶伊甸切,音宴。蘇轍〈雪〉詩:終勝溪嶂長熏眼,典衣共子成高讌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𥆢。
注解
〔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眼〕字拼音是y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目、艮,五行属木。
〔眼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目,艮( gèn )声。本义是眼珠。
〔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ǎn] ⑴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⑵ 见识,对事物的看法⑶ 孔洞,窟窿⑷ 关节,要点⑸ 戏曲中的节拍⑹ 当前⑺ 量词⑻ 围棋术语,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,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五限切頁碼第104頁,第3字續丁孫
𥆢
異體眼
目也。从目𥃩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儒盞反頁碼第272頁,第6行,第2字述
目也。從目𥃩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五限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516頁,第5字許惟賢第231頁,第7字
目也。
段注《釋名》。眼,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
从目。𥃩聲。
段注五限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眼,目。字形采用“目”作边旁,“艮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、楷書字形皆從目、艮聲。「目」為人眼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雙眼視物有關;「艮」為不相聽從、限止之意,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