咍
意思解释
咍
hāi基本解释
①笑。拊掌欢~。
②古同“咳”,叹词。~!我真不该这样!
③助词,中国元、明两代戏曲中的和声用字,起加强乐曲节奏的作用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(形声。从口,台声。本义:饥笑,嗤笑) 同本义 休为贫士叹,任受众人咍。——唐· 杜甫《秋日荆南述怀》
sneer at;
形容词
◎欢笑。
欢咍温噱。
咍口(笑口);咍咍(欢笑的样子);咍噱(欢笑)
smiling;
叹词
1.表示伤感、后悔或惊异,常写成“咳”
2.该死,糟了 。
咍,我怎么这么糊涂!
damn it;
3.怎么 。
咍,真有这种怪事儿。
what;
4.表示招呼。
咍,怎么不回过脸儿来。
hallo;
越南字释义
咍
◎读音hay 啊,呀。
国语辞典解释
咍
hāi详细解释
动
◎讥笑。
《楚辞 · 屈原 · 九章 · 惜诵》:“行不群以巅越兮,又众兆之所咍。”汉 · 王逸 · 注:“咍,笑也。楚人谓相啁笑曰咍。”唐 · 杜甫《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》:“休为贫士叹,任受众人咍。”
形
◎喜悦、欢乐。
唐 · 韩愈《感春》诗五首之四:“前随杜尹拜表回,笑言溢口何欢咍!”《西游记 · 第五九回》:“两道寿眉遮碧眼,一张咍口露金牙。”
叹
◎表示慨叹的语气。
元 · 王实甫《西厢记 · 第四本 · 第一折》:“咍!怎不肯回过脸儿来?”《聊斋志异 · 卷九 · 佟客》:“咍!返矣!一顶绿头巾,或不能压人死耳!”
两岸词典解释
咍
hāi详细解释
1.表示感慨的语气。
咍!还是回去吧!留下来有何用呢?。
2.《书》讥笑;嘲笑。
休为贫士叹,任受众人咍(唐 · 杜甫《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》)。
3.《书》欢笑;喜悦。
一张咍口露金牙(《西游记 · 第五十九回》)。
外语翻译
- laugh
- heureux, onom. du ri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呼來切,音㾂。《說文》:蚩笑也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東吳王孫囅然而咍。【註】楚人謂相調笑曰咍。
又,《字彙》:湯來切,音台 —— 姓也。《正字通》:明弘治舉人咍左,見奇姓通。咍讀如字,《字彙》音台,誤。
又,叶與之切,音移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忠何辜以遇罰兮,亦非余之所志也。行不羣以顚越兮,又衆兆之所咍也。志叶音之。
又,叶許記切,音戲。束皙〈𤣥居釋〉:束子閒居,門人𡘋侍。下幃深譚,隱几而咍。
注解
〔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咍〕字拼音是hā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台。
〔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āi] ⑴ 笑⑵ 古同“咳”,叹词⑶ 助词,中国元、明两代戏曲中的和声用字,起加强乐曲节奏的作用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呼來切頁碼第45頁,第23字續丁孫
咍
蚩笑也。从口从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