𧝹
衣部18画上下结构U+27779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同「裸」。《前漢・高五王傳》:或白晝使𧝹伏。師古曰:𧝹者,露形體也。詳裸字註。
义通作果,俗作躶。
注解
〔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𧝹〕字拼音是luǒ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𦝠、衣。
〔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uǒ] ⑴ 同“裸”。《説文•衣部》:“𧝹,袒也。裸,𧝹或从果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郞果切頁碼第274頁,第1字續丁孫
𧝹
袒也。从衣𣎆聲。
裸
𧝹或从果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盧跛反頁碼第702頁,第2行,第2字述
袒。從衣𦟀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02頁,第3行,第1字述
𧝹或從果作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郞果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581頁,第4字許惟賢第693頁,第3字
但也。
段注但各本作袒。今正。《左傳》。欲觀其裸。《正義》曰:裸謂赤體無衣也。《大戴禮》曰:倮蟲三百六十。聖人爲之長。《王制》。嬴股肱。注曰:㩊衣出其臂脛也。按《人部》曰:但,裼也。謂免上衣。露裼衣。此裸裎皆訓但者。裸裎者,但之尢甚者也。
从衣。𦟀聲。
段注郞果切。十七部。
𧝹或从果。
段注果聲也。俗作𦟀。致爲不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