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萊的意思解释

艹部11画上下结构U+840A

艹部

11画

8画

上下结构

ASWW

TDOO

EFOO

44908

U+840A

12213434234 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点、撇、点、竖、撇、捺

𤲓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lái

基本解释

藜。

〔~菔〕蘿蔔的別稱。

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,亦指田廢生草:“政煩賦重,田~多荒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lái

详细解释

1.植物名。藜科藜属,一年生草本。叶卵形,质柔形阔,边缘呈锯齿状。有香气,嫩叶可食。

2.不耕种而蔓草丛生的田地。

《周礼 · 地官 · 县师》:“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。”

3.杂草、秽草。
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十月之交》:“彻我墙屋,田卒污莱。”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莱者,草秽之名。”

4.国名。春秋时为齐灵公所灭。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黄县东南。

5.姓。如春秋时晋国有莱驹。

除草。

《周礼 · 地官 · 山虞》:“若大田猎,则莱山田之野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lái

详细解释

1.植物名。一年生草本。叶卵形,质柔形阔,边缘呈锯齿状。有香气,嫩叶可食。初夏开黄绿色小花,茎老时可用来作木杖。

2.《书》杂草。

草莱。

3.《书》休耕而杂草丛生的田地;荒地。

田莱。

4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goosefoot, weed; fallow field
  • Weißer Gänsefuß , Lai (Eig, Fam)
  • (nom de certaines plantes sauvages)​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 )

唐韻》:洛哀切;《正韻》:郎才切,𡘋音來。說文》:蔓華也。玉篇》:藜草也。詩・小雅》:北山有萊。【疏】萊,草名,其葉可食。

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縣師》: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。【註】萊,休不耕者,郊內謂之易,郊外謂之萊。

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山虞》:若大田獵,則萊山田之野。【註】萊,除其草萊也。詩・小雅》:田卒汙萊。【註】萊,草穢。

又,地名。書・禹貢》:萊夷作牧。〈齊語〉: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。【註】東萊,齊東萊夷也。

又,山名。山海經》:萊山,其木多檀楮。

又,姓。孟子》:若伊尹萊朱。【趙岐註】萊朱,湯賢臣仲虺是也。左傳・文二年》:萊駒爲右。

又,《韻補》:音黎。郭璞〈遊仙〉詩:朱門何足榮,未若託蓬萊;臨泉揖淸波,陵岡掇丹荑。

又,《廣韻》:落代切,音賴 —— 義同。

爾雅》作釐。

注解

〔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萊〕字拼音是lá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來

〔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ái] ⑴ 藜。⑵ 〔~菔〕蘿蔔的別稱。⑶ 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,亦指田廢生草:“政煩賦重,田~多荒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洛哀切頁碼30頁,第12

萊蔓華也。从艸來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婁才反頁碼105頁,第5行,第2

萊蔓華也。從艸來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「釐蔓華」注:未詳。釐與萊音同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洛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81頁,第2許惟賢79頁,第2

萊蔓華也。

段注今《釋艸》作釐,蔓華。許所見作萊。《小雅・北山》有萊之萊。未知卽此與不也。《經典》多用爲艸萊字。

从艸。來聲。

段注洛哀切。一部。籒文作𦻣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