酓
酉部11画上下结构U+9153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於琰切,音黶 —— 與檿同。《史記・夏本紀》:其篚酓絲。【註】孔安國曰:酓,桑蠶絲,中爲琴瑟絃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酒味苦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徒南切,音覃。又,呼含切,音㟏。又,於念切,音𨡎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集韻》:於豔切,音厭 —— 酒盈量也。
又,於錦切 —— 同「飮」。
注解
〔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酉部。
〔酓〕字拼音是yǎ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今、酉。
〔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ǎn] ⑴ 酒味苦。⑵ 通“檿”。山桑。㈡ [yàn] ⑴ 同“𨡎”。苦味。⑵ 酒盈量。㈢ [yǐn] ⑴ 同“飲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咽嗛反頁碼第1151頁,第5行,第1字述
酒味苦也。從酉今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㱃字從此。」
附注《說文繫傳》:「酓,酒味苦也。从酉,今聲。」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:「酓,酒味苦也。《廣韻》、《玉篇》、《集韻》、小徐本皆同。汲古閣所據宋本奪此篆此解,而毛扆補之於部末。」譚戒甫《西周𦦍鼎銘研究》:「酓卻是由㱃而省欠的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剡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99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98頁,第2字
酒味苦也。
段注《廣韵》、《玉篇》、《集韵》,小徐本皆同。汲古閣所據宋本奪此篆此解。而毛扆補之於部末。《夏本紀》用爲檿字。叚借也。
从酉。今聲。
段注於剡切。古音在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