蔭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蔭
◎“荫” 的繁体。
国语辞典解释
蔭荫
yìn详细解释
名
1.树下的阴影。
晋 · 陶渊明《饮酒诗》二〇首之四:“劲风无荣木,此荫独不衰。”
树荫、柳荫。
2.父祖被及子孙的恩泽。
《隋书 · 卷四七 · 柳机传》:“少以父荫,为太子亲卫。”
动
1.遮蔽。
晋 ·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诗五首之一:“榆柳荫后簷,桃李罗堂前。”
荫覆。
2.庇护。
《南史 · 卷二二 · 王昙首传》:“况吾不能为汝荫,政应各自努力耳。”
庇荫。
两岸词典解释
蔭荫
yìn详细解释
1.祖先留给子孙的恩泽;庇护。
父荫、祖荫、福荫。
2.封建时代,因有功而得到封赏,恩泽及于其妻儿。∥也作“廕”。
封妻荫子。
3.《书》遮住光线而成的阴影。
绿荫、林荫。
4.《书》遮蔽。
遮荫、荫覆。
5.《口》阳光照不到;阴凉潮湿。
地下室太荫了,无法居住。
6.姓。
外语翻译
- shade, shelter; protect
- Schatten (S), beschatten, Ton , Abenddämmerung (S), schützen (V), schirmen (V), schattenspendend (Adj), schattig (Adj), Protektion durch hohe Stellung des Vaters
- humid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於禁切,音廕。《說文》:草隂地。【徐曰】草所庇也。《荀子・勸學篇》:樹成蔭而衆鳥息焉。《呂氏春秋》: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。
义又,日景也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趙孟視蔭。
义又,通廕。《左傳・文九年》:本根無所庇廕。
义又,《韻會》:通作隂。《詩・大雅》:既之隂女。
又,《左傳・文十七年》:鹿死不擇音。【註】音同「蔭」。杜云:所茠蔭之處。古字借用。
又,《集韻》:於金切,音隂 —— 草木蔭翳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茂樹蔭蔚。
义或作䔒。
注解
〔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蔭〕字拼音是yī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陰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於禁切頁碼第25頁,第24字續丁孫
蔭
艸陰也。从艸陰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衣任反頁碼第94頁,第2行,第1字述
艸陰地。從艸陰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草所庇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於禁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53頁,第4字許惟賢第66頁,第11字
艸陰地。
段注《左氏傳》曰:若去枝葉。則本根無所庇蔭矣。《楚語》。玉足以庇蔭嘉穀。引伸爲凡覆庇之義也。《釋言》曰:庇茠蔭也。《說文》曰:庇,蔭也。休,止息也。
从艸陰。
段注依《韵會》無聲字。此以會意包形聲。於禁切。七部。《詩・桑柔》以陰爲蔭。
白话解释
荫,草木遮蔽了地面的阳光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阴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艸陰,陰亦聲。《說文》:「蔭,艸陰地。从艸陰。」段注:「引伸為凡覆庇之義也。」隸、楷字形均承篆文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改從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