镝
钅部16画左右结构U+955D
意思解释
镝鏑
dí基本解释
◎箭头,亦指箭。锋~。鸣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金,啇( dí )声。本义:箭的尖头。
2.同本义。
收天下之兵,聚之咸阳,销锋镝。
锋镝;箭镝;镝矢(内部有三个小空洞的箭头。射出时会发出响声,因此也叫鸣镝);镝箭(即镝矢)
arrowhead;
3.箭。
揽弓捷鸣镝,长驱上南山。
arrow;
4.另见 dī。
外语翻译
- dysprosium
- Dysprosium (S, Chem)
- dysprosium (chimie), dysprosium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都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丁歷切,𡘋音的。《說文》:矢鏠也。《釋名》:鏑,敵也,可以禦敵也。《史記・秦楚之際月表》:銷鋒鏑。【註】鏑,音的。一作鍉。又,〈匈奴傳〉:作爲鳴鏑。【註】鏑,箭也,如今鳴射。
注解
〔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í、d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啇。
〔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ī] ⑴ 均见“镝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歷切頁碼第469頁,第2字續丁孫
𨬙
異體鏑
矢鏠也。从金啻聲。
附注王筠繫傳校錄:「啻聲,大徐同,汲古作啇,亦啻之變體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顚狄反頁碼第1100頁,第5行,第2字述
矢鋒也。從金啻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843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36頁,第4字
矢鏠也。
段注謂矢族之入物者。古亦作鍉。是聲啻聲同部也。
从金。啇聲。
段注都歷切。十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