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
意思解释
登
dēng基本解释
①上,升。~山。~车。~门。~天。~台。~场( chǎng )。~高。~攀。~临。~科。~程。~堂入室。
②踩,践踏,脚向下用力。~踏。踢~。
③记载。~记。~报。~载。
④谷物成熟。~岁(丰年)。五谷丰~。
⑤立刻。~时。“~即相许和,便可作婚姻。”
⑥进。~崇(进用推崇)。
⑦方言,穿。~上靴子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象形。本义:上车。
2.同本义。
登,上车也。 登,陞也。 登车则有光矣。 登轼而望之。
get on a car;
3.升,上,从下而上。
登席不由前。 欲释阶而登天兮。 诞上登于岸。 登斯楼也。 从人四五百,郁郁登郡门。
捷足先登;登宝(登基;帝王即位);登筵(登上筵席);登平(上升);登仙(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)
ascend; mount; scale;
4.进献。
农乃登黍。
登隆(进上隆贵的);登仪(进献礼物);登闲(进入马厩);登荐(进献)
offer;
5.增加。
皆登一焉。
登降(增减);登损(增减);登曜(增添光彩)
add;
6.成熟;丰收。
五谷不登,禽兽逼人。 风雨时节,五谷登熟。 禾稼登熟。
登年(丰年);登秋(秋收);登衍(丰收);五谷丰登。
rippen;
7.登记;记载。
掌登万民之数。
登下(登记与削除);登纪(登记)
enter; record; register;
8.登天,指死 。
登仙(人死亡的婉辞;成仙人);登真(成仙。称人死亡的婉辞)
die;
9.成,引申为定。
登是南邦。 登其夫家之众寡。 年谷不登。 蚕事既登。 不登于器。 且不登叛人也。
become; success;
10.加封,升任 。
登建(进立,升封);登轴(进任要职)
confer(a title);
11.进用;选拔 。
登用(进用);登臣(进用官吏);登拔(选拔)
promote;
12.谓科举考试中选。
登博学弘词科。
登龙(登龙门。比喻科举中试);登科发甲(考中进士为“登科”。发甲同登科);登乡荐(考取乡试)
enroll;
13.超过 。
登三(功德登于三王之上)
surpass;
14.踩;踏 。
登在窗台上擦玻璃;登锋履刃(踩踏刀剑的锋刃。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)
step on; tread;
15.蹲;呆。
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,讨一张毛纸,走去登东。
登东(解手。东:东圊,厕所);登坑(蹲茅坑)
squat on the heels;
16.穿。
(宝玉)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。
登云履(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);登上鞋。
put on; wear;
17.上路,登程。
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
set out; start off on a journey;
名词
◎古代祭器名。
卬盛于豆,于豆于登。
登豆(泛指祭器和食器)
sacrificial vessel;
形容词
◎高。
不哀年之不登。 涉三皇之登闳。
登闳(高远,高大)
high;
副词
◎即刻。
登即相许和,便可作婚姻。
登时(马上;立刻);登场(当场);登答(立刻答复)
at once;
国语辞典解释
登
dēng详细解释
动
1.上、升。由低处到高处。
《礼记 · 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宋 · 陈与义《临江仙 · 忆昔午桥桥上饮》词:“闲登小阁看新晴。古今多少事,渔唱起三更。”
登山、登峰造极、一步登天、捷足先登。
2.进用、提拔。
《管子 · 小匡》:“退而察问其乡里,以观其所能,而无大过,登以为上卿之佐。”唐 · 韩愈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》诗:“昨者州前搥大鼓,嗣皇继圣登夔皋。”
3.成熟。
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五谷不登,禽兽偪人。”宋 · 苏轼《荔支叹》:“雨顺风调百谷登,民不饥寒为上瑞。”
4.记录、刊载。
登记、登报、登帐、刊登。
5.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。
唐 · 郑谷《赠刘神童》诗:“还家虽解喜,登第未知荣。”《新唐书 · 卷一六八 · 刘禹锡传》:“登博学弘词科,工文章。”
6.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。
拜登厚赐。
7.北方方言。指穿。
《文明小史 · 第四九回》:“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,底下登著缎靴。”
脚登长筒靴。
名
◎姓。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。
两岸词典解释
登
dēng详细解释
1.(人)从由低处步行到高处。
登山、登高、登堂入室、一步登天。
2.刊登;记载。
登报、登记、登载。
3.使用者输入已注册的帐号和密码,以取得使用权。
宿舍的电脑网路,现在登不进去。
4.(谷物)成熟。
五谷丰登。
5.古时指科举考试中选;考中。
登第、登科。
6.《书》穿。今多作“蹬”。
足登长筒靴。
7.姓。
外语翻译
- rise, mount, board, climb
- ( 用 脚 站 稳) auf den Füßen stehend verharren, feststehen (V), ( 用力 踏 ) etwas mit dem Fuß betätigen, treten (V), ( 由 低 处 走 到 高 处) in die Höhe gehen, nach oben steigen, besteigen, ersteigen (V), ( 穿 鞋 ) (Schuhe) anziehen 方 &gt (V), (记载) aufzeichnen, eintragen (V), ( 谷 物 登 场) ernten, die Ernte einbringen (V), ( 刊登 ) veröffentlichen, (in der Zeitung oder Zeitschrift) erschein, etwas abdrucken lassen (V), auflegen, ausgeben (V), aufnehmen, erfassen, eintragen (V), erklettern, besteigen, in die Höhe gehen (V), publizieren, verlegen, herausgeben, veröffentlichen (V)
- grimper, publier, inscrire, noter, fouler, mettre (une chaussur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𤼪 、 𤼷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都騰切,等平聲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陞也。《玉篇》:上也。進也。《易・明夷》:初登于天。《書・堯典》:疇咨若時登庸。《左傳・僖九年》:王使宰孔賜齊侯胙,下拜登受。《禮・月令》:農乃登麥。《周禮・秋官》:司民,掌登萬民之數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進業曰登。【註】進上百工之業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成也。《增韻》:熟也。《書・泰誓》:以登乃辟。《詩・大雅》:誕先登于岸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小司徒》:頒比法于六鄕之大夫,使各登其鄕之眾寡六畜車輦。【註】登,成也。成猶定也。《孟子》:五穀不登。【註】登,成熟也。
义又,尊之曰登。《禮・月令》:登龜。【註】龜言登者,尊之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登登,眾也。又,築牆用力相應聲。《詩・大雅》:築之登登。
义又,登聞鼓院。《宋史・職官志》:隷司諫正言,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。
义又,榻登。《釋名》:施于大牀之前,小榻之上,所以登牀也。《說文》作毾㲪。
义又,星名。《晉書・天文志》:歲星之精流,爲及登。
义又,鳳皇朝鳴曰登晨。見《軒轅黃帝記》。
义又,州名。古萊子國,隋牟州,唐改登州,取文登山而名。
义又,姓。出南陽,蜀有關中流人,始平登定。
又,《集韻》:丁鄧切,等去聲 —— 履也。或作蹬。
又,《字彙補》:東職切,等入聲。《公羊傳・隱五年》:公曷爲遠而觀魚,登來之也。【註】登讀言得。齊人名求得爲得來。作登來者,其言大而急,由口授也。
又,叶都籠切,音東。《前漢・宣元敘傳》:元之二王,孫後大宗。昭而不穆,大命更登。
又,叶都郎切,音當。《易林》:南山高岡,回隤難登。道里遼遠,行者無糧。
义《說文》:上車也。从癶豆,象登車形。《集韻》或作僜。《字彙》登與豆豋之豋,从
注解
〔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癶部。
〔登〕字拼音是dē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癶、豆,五行属火。
〔登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本义是上车。
〔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ēng] ⑴ 上,升⑵ 踩,践踏,脚向下用力⑶ 记载⑷ 谷物成熟⑸ 立刻⑹ 进⑺ 方言,穿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都滕切頁碼第50頁,第4字續丁孫
登
上車也。从𣥠、豆。象登車形。
𧰍
異體𤼼
籒文登从𠬞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引伸之,凡上陞曰登。」「籀文省𧯭之肉,小篆併肉収省之。」徐鍇繫傳:「豆非俎豆字,象形耳……籀文登從収,臣鍇曰:兩手捧登車之物也。登車之物,王謂之『乘石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丹增反頁碼第147頁,第2行,第1字述
上車也。從癶、豆,爲登車形。
鍇注臣鍇曰:「登車亦刺癶,難也。豆非爼豆字,象形耳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47頁,第2行,第2字述
籒文登。從𠬞。
鍇注臣鍇曰:「兩手捧登車之物也,登車之物,王謂之『乘石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都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70頁,第5字許惟賢第120頁,第2字
上車也。
段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。
从癶豆。象登車形。
段注都滕切。六部。
籒文登。从𠬞。
段注按籒文省𢍪之肉。小篆併肉𠬞省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