芧
意思解释
芧
zhù基本解释
◎三棱草,茎直立,三棱形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草名,亦名三棱,荆三棱 ,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沼泽旁边,茎三角形,高三四尺,外表光泽,中有白穰,柔如藤,可织物,花色浓褐。
蒋茅青芧。
Yagara bulrush;
2.另见 xù。
外语翻译
- chestnut oak
- Scirpis maritimus, petite châtaign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同「苧」。
义又,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蔣芧靑薠。【註】芧,三稜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象呂切,音序 —— 木名,栩也。
又,芧栗。《莊子・徐無鬼》:先生居山林,食芧栗。又,〈齊物論〉:〈狙公賦芧〉曰:朝三而暮四,衆狙皆怒;朝四而暮三,衆狙皆喜。李軌讀作羊諸切,音余。
注解
〔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ù、zh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予。
〔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ù] ⑴ 栎树;亦指栎实:“狙公赋~。”㈡ [zhù] ⑴ 三棱草,茎直立,三棱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直呂切頁碼第18頁,第12字續丁孫
芧
艸也。从艸予聲。可以爲繩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陳居反頁碼第70頁,第6行,第1字述
艸也。從艸予聲。可以爲繩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直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2頁,第2字許惟賢第44頁,第5字
艸也。
段注《上林賦》蔣芧靑薠。張揖曰:芧三棱也。郭樸音杼。按三棱者蘇頌《圖經》所謂葉似莎艸極長,莖三陵如削,高五六尺,莖端開花是也。江蘇蘆灘中極多。呼爲馬芧。音同宁。莖可繫物。亦可辮之爲索。《南都賦》。藨苧薠莞。李注引《說文》苧可以爲索。葢賦文本作芧。《文𨕖・上林賦》亦作苧。苧者,芧之別字。
从艸。予聲。
段注直呂切。五部。
可㠯爲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