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鹬的意思解释

鸟部17画左右结构U+9E6C

鸟部

17画

12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CBTG 86,CNHG 98

NBPYM

XSLR

17227

7756

8054

U+9E6C

54523253425135451 横撇/横钩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钩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撇、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横折钩、点、竖折折钩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鸟,羽毛茶褐色,嘴、脚都很长,趾间无蹼,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、小虫和贝类。~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鸟,矞( yù )声。本义:水鸟鹬。

2.同本义。

,翠鸟也。知天将雨。 《说文》知天文者冠 《礼记》如鹑,色苍嘴长,在泥涂间声,村民云田鸡所化,亦鹌鹑类也。苏秦所谓蚌相持者,即此。 《本草纲目》蚌方出曝,而啄其肉。 《战国策》

鹬鹬(水鹬鸟的叫声);鹬冠(鹬毛冠。古代为天文者之冠)

snipe;

3.鹬科多数种类鸟的通称 。若干狩猎禽(沙锥属Capella)之一,与丘鹬近似,但较小,有十分细长的嘴,用它插入泥中搜寻蠕虫和其他食物,上体通常杂黑褐色;皮黄色和栗色,尾和体侧具有横斑。

tattler;

外语翻译


  • snipe, kingfisher
  • Schnepfe (S)
  • bécasse, bécasseau, bécassin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中 部首:鳥部 )

廣韻》:餘律切;《集韻》:允律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以律切,𡘋音聿。說文》:鷸,知天將雨鳥也。知天文者冠鷸。𨻰藏器云:鷸如鶉,色蒼,喙長,在泥塗。邨民云:田鷄所化。戰國策》:蘇秦曰:鷸蚌相持。又,一種翠鳥曰鷸。爾雅・釋鳥》:翠鷸。【郭註】似燕,紺色,生鬰林。【疏】李巡曰:鷸,一名翠,其羽可以爲飾。又一種,赤足,黃文,曰鷸。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「鄭子臧好聚鷸冠」是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疾飛貌。木華〈海賦〉:鷸如驚鳧之失侶。

又,《集韻》:食律切,音術。廣雅》:鶙鵳、鷸子、籠脫,鷂也。曹憲註:鷸音述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亥集中 部首:鳥部 )

《木華・海賦》鷸如[敬下鳥]鳧之失侶。

謹照原文[敬下鳥]鳧改驚鳧。

注解

〔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

〔鷸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矞、鳥

〔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ù] ⑴ 见“鹬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上反切余律切頁碼119頁,第10

鷸知天將雨鳥也。从鳥矞聲。《禮記》曰:「知天文者冠鷸。」

𨙧

異體𪈄

𨙧鷸或从遹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七反切與必反頁碼311頁,第5行,第3

𨙧知天將雨鳥也。從鳥矞聲。《禮記》曰:「知天文者,冠鷸。」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云:「翠鷸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311頁,第6行,第1

鷸或從遹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上反切余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609頁,第3許惟賢271頁,第5

𨙧知天將雨鳥也。

段注《釋鳥》。翠鷸。李巡,樊光,郭璞皆云一鳥。許於《羽部》曰:翠,靑羽雀也。合此條知其讀不同。各爲一鳥。

从鳥。矞聲。

段注余律切。十五部。

《禮記》曰:知《天文》者冠鷸。

段注引《禮記》者,《漢志》百三十一篇中語也。《左傳》。鄭子臧出奔宋。好聚鷸冠。鄭伯聞而惡之。使盜殺之。君子曰:服之不衷。身之災也。詩曰:彼己之子。不稱其服。子臧之服不稱也夫。云不稱者,正謂子臧不知《天文》而冠聚鷸也。《獨𣃔》曰:建華冠形制似縷鹿。記曰:知《天文》者服之。鄭子臧聚鷸冠前圜。此則是也。司馬彪《輿服志》引記曰:知天者冠述。知地者履絇。《莊子》鷸一作鶐。然則述者鶐之省。《毛傳》遹,述也。古音同也。《說苑》。知天道者冠鉥。知地道者履蹻。則又假鉥蹻爲鶐絇字。小顏說禮之衣服圖謂爲術氏冠。亦以古音同耳。

鷸或从遹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