茹
意思解释
茹
rú基本解释
①吃,引申为忍受。~素。~荤。~痛(忍痛)。含辛~苦(原意吃苦辣的东西,引申为忍受辛苦)。~古涵今(接受、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识)。
②臭,败:“以~鱼去蝇,蝇愈至,不可禁”。
③柔软:“柔~而寡断。
④菜:“菜~有畦”。
⑤根互相牵连的样子:“拔茅~”。
⑥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艸,如声。本义:吃。
2.同本义。
茹,食也。吴越之间,凡贪饮食者谓之茹。 舜之饭糗茹草也,若将终身焉。 饮其血,茹其毛。 柔则茹之。 柔亦不茹。回之家贫,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。 茹啖其草木荑实。
茹荤饮酒(吃肉喝酒);茹毛(太古时人们连毛带血捕食禽兽);茹草(吃草);茹恨(饮恨,含恨);茹素(吃素食,不吃鱼肉等荤腥);茹菜(吃蔬菜);茹荤(本指吃葱韭等辛辣的蔬菜。后指吃鱼肉等);茹薇(采食野菜);茹斋(吃素食)
eat;
3.喂[牛马]。
茹,饭牛也。
feed;
4.贪;恣。
茹,贪也。 茹,恣也。
be greedy for;
5.包含。
茹古涵今,无有端涯。
茹内(容纳);茹古涵今(犹言博古通今)
contain;
6.引申为忍受 。
含辛茹苦(受尽辛苦);茹恨(饮恨,含恨);茹荼(比喻受尽苦难。荼,苦菜)
endure;
7.猜想。
我心匪鉴,不可以茹。
suppose;
8.包,围裹。
十月初冻尚暖,未须茹瓮;…
wrap;
9.杂揉。
辰放氏作,时多阴风,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。
tan;
10.估计;猜度。
estimate;
11.塞。
诸船人行船、茹船、写漏、安标宿止不如法,…笞五十。
block up;
12.腐烂。
以茹鱼去蝇。
茹鱼(腐败发臭的鱼)
putrid;
1.蔬菜的总称。
白露之茹。 菜茹有畦。
vegetables;
2.植物的地下部分的真根、球根、块根或其他变茎 。
拔茅连茹。
roots;
形容词
◎柔软 茹,柔也。——《玉篇》揽茹蕙以掩涕兮,沾余襟之浪浪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soft;
国语辞典解释
茹
rú详细解释
动
1.吃、咀嚼、吞咽。
《孟子 · 尽心下》:“舜之饭糗茹草也,若将终身焉。”《礼记 · 礼运》:“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实,鸟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。”
2.受、含。
《诗经 · 大雅 · 烝民》:“柔亦不茹,刚亦不吐。”北齐 ·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· 文章》:“衔酷茹恨,彻于心髓。”
含辛茹苦。
3.揣测、度量。
《诗经 · 邶风 · 柏舟》:“我心匪鉴,不可以茹。”
形
1.柔软、软弱。
《楚辞 · 屈原 · 离骚》:“揽茹蕙以掩涕兮,沾余襟之浪浪。”《韩非子 · 亡征》:“缓心而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,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
2.腐败、臭败的。
《吕氏春秋 · 仲春纪 · 功名》:“以茹鱼去蝇,蝇愈至。”
名
1.蔬菜的总称。
《文选 · 枚乘 · 七发》:“秋黄之苏,白露之茹。”《后汉书 · 卷六六 · 陈蕃传》:“又青、徐炎旱,五谷损伤,民物流迁,茹菽不足。”
2.姓。如清代有茹棻。
外语翻译
- roots; vegetables; eat; bear
- essen, fressen , Ru (Eig, Fam)
- mang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人諸切,音如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忍與切,音汝;《正韻》:而遇切,音孺。《易・泰卦》:拔茅連茹。王註:根相牽引貌。【程傳】根之相連者。
义又,受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柔亦不茹。
义又,食也。《禮・禮運》:茹毛飮血。《孟子》:飯糗茹草。《莊子・人閒世》:不飮酒、不茹葷者,數月矣。
义又,食菜曰茹。《前漢・董仲舒傳》:公儀子相魯,食于舍而茹葵。〈王莽傳〉:不茹園葵。
义又,啜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啜,茹也。
义又,貪也、恣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吳越之閒凡貪飮食者謂之茹。【郭註】凡俗呼能粗食者爲茹。
义又,《說文》:茹,飯牛也。《廣韻》:飯馬也。
义又,度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不可以茹。〈小雅〉:玁狁匪茹。〈周頌〉:來咨來茹。
义又,柔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攬茹蕙以掩涕兮。【註】茹,柔堧也。
义又,臭敗也。《呂氏春秋》:以茹魚驅蠅,蠅愈至而不能禁。
义又,左思〈魏都賦〉:神蘂形茹。【註】物自死曰茹。
义又,菜茹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菜茹有畦。《晉書・地理志》:環廬種桑、柘、菜茹。
义又,草名。《詩・鄭風》:茹藘在阪。【傳】茅蒐也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茹藘。【註】今蒨草也。
义又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:澧水又東,茹水注之。
义又,地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上谷郡茹縣。
义又,陂名。〈魏志・劉馥傳〉:馥爲揚州刺史,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。
又,姓。《晉書・五行志》:茹千秋爲驃騎咨議。《通志・氏族略》茹氏〔註〕:蠕蠕入中國爲茹氏。〇【按】茹字有平上去三聲,皆于字義無係,如《易》之連茹,王肅音如,《易韻》讀孺;《詩》之匪茹來茹,箋音汝、徐音如;《前漢・董仲舒傳》茹字音汝,〈王莽傳〉茹字又音如。唯茹藘,茹字《詩箋》及《爾雅疏》皆音如;茹毛、茹草、茹葷,茹字皆音人庶切,餘音或平、或仄,不可泥也。《正字通》以連茹、不茹,茹毛義列于如音;以來茹、形茹等茹列于孺音,非是。
考證
《揚子・方言》《郭註》凡俗呼能粗食者爲茹。
謹照原文凡改今。
注解
〔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茹〕字拼音是r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如,五行属木。
〔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如声。本义是吃。
〔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rú] ⑴ 吃,引申为忍受⑵ 臭,败:“以~鱼去蝇,蝇愈至,不可禁”。⑶ 柔软:“柔~而寡断。⑷ 菜:“菜~有畦”。⑸ 根互相牵连的样子:“拔茅~”。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人庶切頁碼第29頁,第8字續丁孫
茹
飤馬也。从艸如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而住反頁碼第103頁,第1行,第2字述
飤馬也。從艸如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飤,餧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人庶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74頁,第4字許惟賢第76頁,第5字
飤馬也。从艸。如聲。
段注人庶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茹,用草喂马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如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從艸、如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飤馬也。」指刈草以飼牲畜。隸、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