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晦的意思解释

日部11画左右结构U+6666

日部

11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JTXU 86,JTXY 98

AOWY

KMZY

68057

2526

2762

U+6666

25113155414 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、竖折/竖弯、横折钩、点、横、点

𣎚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huì

基本解释

农历每月的末一天,朔日的前一天。~朔。

夜晚。~明。风雨如~。

昏暗不明。~暝。~暗。~涩(意义隐晦,文字僻拗)。隐~(意义不明显)。

不顺利,倒霉。~气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日,每声。本义: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。

2.同本义。

,月尽也。 《说文》三十日日月合宿,谓之 《论衡 · 四讳》陈不违 《左传 · 成公十七年》朝菌不知朔。 《庄子 · 逍遥游》不知朔。 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戊申 清 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晦望(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);晦景(晦日,晦节);晦日(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)

la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;

3.夜;晚。

淫惑疾。 《左传 · 昭公元年》。注:“夜也。”

晦明(从黑夜到天明。即昼夜);晦晓(夜晚与天明);晦魄(夜月);风雨如晦。

night;

形容词

1.昏暗。

而休。 《国语 · 鲁语》。注:“冥也。”是时雷电冥。 《汉书 · 高帝纪》以多雨。 《楚辞 · 屈原 · 涉江》道途显 唐 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明变化。 宋 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晦冥(昏暗);晦蒙(昏暗);晦盲(昏暗不明);晦芒(昏暗)

dark;

2.义理深微;隐晦;含蓄。

志而 《左传 · 成公十四年》

晦伏(隐晦不显);晦昧(隐晦不明);晦窒(晦涩不通);晦塞(晦涩不畅)

implicit;

3.草木凋零。

寂历百草 江淹《诗》。注:“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,枝叶凋伤谓之晦。”

晦在(凋零将尽,健在的已经很少了)

withered, fallen and scattered about;

4.倒霉 。

晦气星(比喻能使人倒霉的人或事);晦气色(难看的、呈青黄色的脸色)

be unlucky;

动词

掩蔽;隐秘 。

晦迹(隐居);晦抑(隐藏;隐瞒);晦心(隐藏本心);晦光(蒙蔽光明)

hid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huì

详细解释

1.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称为“晦”。

《左传 · 成公十六年》:“陈不违晦。”晋 · 杜预 · 注:“晦,月终,阴之尽。”《庄子 · 逍遥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”

2.夜晚。

《国语 · 鲁语下》:“明而动,晦而休,无日以怠。”

风雨如晦。

1.昏暗。

《楚辞 · 屈原 · 九歌 · 山鬼》:“云容容兮而在下,杳冥冥兮羌昼晦。”

幽晦、昏晦。

2.不显明。

《镜花缘 · 第八〇回》:“妹子以为此谜做的过晦,即使姊姊精于歧黄,也恐难猜。”

隐晦、词句晦涩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huì

详细解释

1.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。

晦朔。

2.昏暗;模糊不清。

晦暗。

3.夜间;晚上。

风雨如晦。

4.(意思)不明显。

隐晦、晦涩难明。

5.隐藏。

晦迹、韬光养晦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dark, unclear, obscure; night
  • dunkel, Dunkelheit (S)
  • obscurité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上 部首:日部 )

唐韻》:荒內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呼內切;《正韻》:呼對切,𡘋音誨。說文》:月盡也。釋名》:晦,灰也;火死爲灰,月光盡似之也。左傳・成十六年》:陳不違晦。【註】晦,月終。

又,《易・隨卦》:君子以嚮晦入宴息。【註】晦,晏也。

又,《詩・陳風》:風雨如晦。【傳】晦,昏也。

又,《詩・周頌》:遵養時晦。【傳】晦,昧也。

又,《左傳・成十四年》:春秋之稱,微而顯,志而晦。【註】晦亦微,謂約言以紀事,事敘而名微。

又,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六氣曰隂、陽、風、雨、晦、明也。【註】晦,夜也。

又,《公羊傳・僖十五年》:晦者何,冥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霧謂之晦。

又,班固〈幽通賦〉:鮮生民之晦在。【註】晦,亡幾也。

注解

〔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

〔晦〕字拼音是h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日、每,五行属

〔晦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日,每声。本义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。

〔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ì] ⑴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,朔日的前一天⑵ 夜晚⑶ 昏暗不明⑷ 不顺利,倒霉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荒內切頁碼216頁,第30

晦月盡也。从日每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虎配反頁碼553頁,第3行,第2

晦月盡也。從日毎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晦,昧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荒內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219頁,第3許惟賢536頁,第2

晦月盡也。

段注朔者,月一日始蘇。朢者,月滿與日相望似朝君。字皆从月。月盡之字獨从日者,明月盡而日如故也。日如故則月盡而不盡也。引伸爲凡光盡之偁。僖十五年《春秋經》。晦。震夷伯之廟。《公羊》曰:晦,晝冥也。《穀梁》曰:晦,冥也。杜注左云:與凡書晦同。《爾雅》曰:霿謂之晦。

从日。每聲。

段注荒內切。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晦,月形从弦月到完全隐形。字形采用“日”作边旁,“每”是声旁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