掇
意思解释
掇
duō基本解释
①拾取;摘取。~拾。~弄。
②用双手拿(椅子,凳子),用手端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本义:拾取。
2.同本义。
掇,拾取也。 患至掇也。 承蜩犹掇之也。 览取挢掇。 成益惊喜,掇置笼中。
掇撷(采摘,拾取);掇桂(折桂);掇蜂(喻离间骨肉)
pick up;
3.挪;搬取。
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,掇将过来告了门。
掇盆;掇床
carry;
4.选取。
但二月草已芽,八月苗未枯,采掇者易辨识耳。 凡所著述五十八篇,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。
掇采(选取,搜集);掇录(选录)
select;
5.得到 。
掇青拾紫(获得高官厚禄);掇醍(受教而觉悟)
get;
6.端。
且向店里掇条凳子,坐了两个时辰。
掇臀捧屁(掇:端、捧之意。形容诌媚者的丑态)
take;
7.考取 。
掇芹(考取秀才)
pass an entrance examination;
8.哄骗 。
掇赚(哄骗;诱诓);掇骗(哄骗);掇送(劝诱)
cheat;
9.掉转 。
掇转(掉转;扭转)
turn round;
10.另见 duo。
国语辞典解释
掇
duó详细解释
动
1.拾取。
《诗经 · 周南 · 芣苢》:“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”《韩非子 · 五蠹》:“铄金百溢,盗跖不掇。”
2.采摘。
《文选 · 曹操 · 短歌行》:“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”宋 · 欧阳修《丰乐亭记》:“掇幽芳而荫乔木,风霜冰雪,刻露清秀。”
3.择取。
唐 ·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博搜精掇,编而次之。”
4.搬、端。
《水浒传 · 第二六回》:“武松掇条凳子,却坐在横头。”《儒林外史 · 第四回》:“严家家人掇了一个食盒来,又提了一瓶酒。”
5.调转、扭转。
明 · 王世贞《鸣凤记 · 第五出》:“那时我就掇身转来,就如奉承严家一般奉承他了。”
形
◎短。
《庄子 · 秋水》:“掇而不跂,知时无止。”晋 · 郭象 · 注:“掇,犹短也。”
外语翻译
- collect, gather up, pick up
- recueillir, rassembler, piller, arrang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都括切,音剟,讀若朵入聲。《說文》:拾取也。《增韻》:採也。《易・訟卦》:自下訟上,患至掇也。【疏】若手拾掇物然。《詩・周南》: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《史記・張儀傳》: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掇音都活反,謂焚燒而侵掠也。焚杅音煩烏,謂焚蹂而牽掣也。
又,《唐韻》:陟劣切;《集韻》:株劣切,𡘋音輟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韻補》叶昌悅切,音啜。《魏武帝・短歌行》:明明如月,何時可掇。憂從中來,不可斷絕。
又,《集韻》:朱劣切,音拙 —— 與𠭴同,短也。
义又,《史記別註》:楊愼曰:掇,馬箠也。杅,糞箕也。𡘋存備考。
注解
〔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掇〕字拼音是du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叕,五行属火。
〔掇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本义是拾取。
〔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uō] ⑴ 拾取;摘取⑵ 用双手拿(椅子,凳子),用手端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都括切頁碼第405頁,第16字續丁孫
掇
拾取也。从手叕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都撮反頁碼第966頁,第6行,第2字述
拾取也。從手叕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都括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41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51頁,第5字
拾取也。
段注《周南》傳曰:掇,拾也。
从手。叕聲。
段注都括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拾,捡取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合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