濦
氵部17画左右结构U+6FE6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倚謹切,𡘋音隱 —— 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出潁川陽城少室山,東入潁。或作㶏,亦作溵。
义又,汨濦㊟〔汩濦〕,水聲也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汨濦漂疾㊟〔汩濦漂疾〕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於斤切,音殷。又,《集韻》:於靳切,音㒚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濦〕字拼音是y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㥯。
〔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īn] ⑴ 水名,中国河南省颍水三源的中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於謹切頁碼第363頁,第2字續丁孫
濦
異體㶏
水。出潁川陽城少室山,東入潁。从水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意斤反頁碼第890頁,第7行,第1字述
水,出潁川陽城少室山,東入潁。從水㥯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汝南濦強縣界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於謹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135頁,第1字許惟賢第931頁,第1字
濦水。出潁川陽城少室山。東入潁。
段注《水經》曰:㶏水,出㶏强縣南澤中。東入潁。酈云:㶏水,出潁川陽城縣少室山。東流注於潁而亂流。東南逕臨潁縣西北。又東逕㶏陽城北。又東逕㶏强縣故城南。汝水於奇雒城西別東派。時人謂之大㶏水。左合小㶏水。東逕西華縣故城南。至女陽縣故城北。東注於潁。按《前志》汝南郡㶏强,以㶏水得名。今大溵水在郾城縣南。至商水縣東二十里合潁水。小溵水在臨潁縣西南。東流合於潁水。
从水。㥯聲。
段注於謹切。十三部。亦音殷。其字一變爲㶏。再變爲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