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眾的意思解释

目部11画上下结构U+773E

目部

11画

6画

上下结构

LWWY 86,LWWW 98

WLOOO

LKOO

60832

U+773E

25221323434 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捺

𠱧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同“衆”。多。《説文•㐺部》:“眾,多也,从㐺、目,衆意。”邵瑛羣經正字:“今經典作衆,俗又作眾。”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许多的人。

《左传 · 隐公四年》:“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
群众、观众。

1.平凡的、普通的。

《楚辞 · 屈原 · 渔父》:“众人皆醉我独醒。”

芸芸众生。

2.许多的。

唐 · 杜甫《望岳》诗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

众多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许多人。

民众、公众、众怒难犯、众所周知。

2.多;许多。

众多、众寡悬殊、众星拱月、众矢之的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masses, people, multitude, crowd
  • eine Menge Menschen, eine Vielzahl von Menschen, Massen von Menschen (S)​, viel, zahlreich, zahllos (Adj)​, Zhong (Eig, Fam)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目部 )

古文: 𥅫𠱧

唐韻》、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之仲切,終去聲。說文》:多也。【徐曰】國語三人爲眾。數成於三也。易・說卦》:坤爲眾。【疏】取其地載物非一也。書・湯誓》:格爾眾庶。詩・周頌》:命我眾人。黌山子・損益篇》:寡者,爲人上者也。眾者,爲人下者也。

又,眾雨。禮・月令》淫雨蚤降。【註】雨三日以上爲霖,今月令曰眾雨。

又,星名。史記・天官書》:婁爲聚眾。

又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安眾縣,秦置,屬南陽郡。

又,《唐韻》:職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之戎切,𡘋音終 —— 義同。

又,草名。爾雅・釋草》〔疏〕:眾,一名秫。稷之黏者也。又,濼,一名貫眾,藥草也。

又,姓。左傳》有眾仲、眾父,以字爲氏。

又,叶諸良切,音章。〈道藏歌〉:攜袂明眞館,仰期無上皇;北鈞唱羽人,玉女粲賢眾。

又,叶諸仍切,音蒸。揚子《𤣥》:減於艾無以涖眾也,減黃貞臣道丁也。

又,叶才淫切,音琴。揚子《𤣥》:減其儀欲自禁也,減於艾無以涖眾也。

正字通》:从橫自、从,人數多也。目,數也。字彙》作衆,列血部,非。

注解

〔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

〔眾〕字拼音是zhò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罒、𫡑

〔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òng] ⑴ 同“衆”。多。《説文•㐺部》:“眾,多也,从㐺、目,衆意。”邵瑛羣經正字:“今經典作衆,俗又作眾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之仲切頁碼268頁,第6

𥅫

異體眾、衆、𡿻

𥅫多也。从㐺、目,眾意。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經典作衆,俗又作眾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眾字,李孝定以為『字从日者,蓋取眾人相聚,日出而作之意』。金文『日』形或訛為『目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止宋反頁碼688頁,第4行,第1

𥅫多也。從乑,從目。目,衆意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國語》曰:「人三爲衆,衆數成於三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之仲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546頁,第2許惟賢678頁,第2

𥅫多也。从㐺目。眾意。

段注之仲切。九部。古平聲。

白话解释

众,人多。字形采用“乑、目”会义,众多的意思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從日()、從。「日」為太陽,「」為眾人站立,二者相合以會眾人於日下勞作之意。金文字形將「日」訛作「目()」,而為戰國文字及篆文字形之所本。隸書則又將篆文的「目」增點作「」,「」字雖因筆勢之故而變作「」、「」,楷書又變作「」,然眾人之意尚能辨識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規範字作「众」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