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㟚的意思解释

山部11画上下结构U+37DA

山部

11画

8画

上下结构

SFCM

DEU

FEXL

44772

U+37DA

12341254252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同“岐”。《玉篇•山部》:“㟚”,同“岐”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(same as 岐) name of a mountain in Shanxi Province, name of a political district in ancient China, name of a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, to diverge; to branch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山部 )

玉篇》:古文岐字。註見四畫。

注解

〔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

〔㟚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枝、山

〔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í] ⑴ 同“岐”。《玉篇•山部》:“㟚”,同“岐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巨支切頁碼207頁,第6

𨙾

異體𨙸

𨙾周文王所封。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。从邑支聲。

岐𨙸或从山支聲。因岐山以名之也。

㟚古文𨙸从枝从山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𨙸邑可作岐,岐山不可作𨙸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巨伊反頁碼530頁,第4行,第1

㟚周文王所封,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。從邑支聲。

鍇注臣鍇按:顏之推《家訓》:「本音奇,後人始音抵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530頁,第5行,第1

𨙸或從山、支。因岐山以名之也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530頁,第5行,第2

古文𨙸從枝,從山作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按字書以岐爲山名,𨙸爲邑名。按《孟子》:『大王即就岐山之下而居。』指山之名,更別無邑名,故許愼三字並同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巨支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38頁,第2許惟賢502頁,第1

㟚周文王所封。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。

段注《經典》有岐無𨙸。惟《漢・地理志》曰:大王徙𨙸。文王作酆。《匈奴傳》曰:秦襄公伐戎至𨙸。師古曰:𨙸古岐字。岐專行而𨙸廢矣。許所見豳岐作𨙸。猶所見薊作𨜒也。《地理志》曰:右扶風美陽,《禹貢》岐山在西北。中水鄉,周大王所邑。《魯頌》箋曰:大王自豳徙居岐山之陽。按此云文王所封。要其終而言。《皇矣》詩曰:度其鮮原。居岐之陽。箋云:乃始謀居善原廣平之地。亦在岐山之南也。文王自𨙸遷酆。非文王始國𨙸也。下云酆,周文王所都。則此當云大王矣。戴先生曰:美陽今爲陜西鳳翔府岐山,扶風二縣。《漢志》。美陽。岐山在西北。今岐山縣東七十里岐山是。

从邑。支聲。

段注巨支切。十五部。

𨙸或从山。支聲。因岐山㠯名之也。

段注𨙸或者,岐之或字。謂岐卽𨙸邑之或體也。又云因岐山㠯名之。則又𨙸邑岐山畫爲二字矣。考岐山見於《夏書》,雅,頌,《漢志》。𨙸邑因岐山以名。𨙸邑可作岐。岐山不可作𨙸。薛綜注《西京賦》引《說文》。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畍。山有兩岐。因以名焉。此《說文・山部》原文也。山有兩岐,當作山有兩枝。山有兩枝,故名曰岐山。疑後人移入於此而刪改之。學者讀此可以刪《邑部》之岐專入《山部》矣。按《漢書・地理志》曰大王徙𨙸。曰襄公將兵救周有功。賜受𨙸酆之地。《郊祀志》曰大王建國於𨙸梁。《匈奴傳》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。皆作𨙸𨙸周字也。而岐山字《地理志》皆作岐。是可證𨙸岐之別。

古文𨙸。从枝。从山。

段注古文𨙸當作古文岐。此亦淺人改《山部》之文入《此部》耳。亦當刪此入彼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