喦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talkative
- gesprächig, geschwätzig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尼輒切;《集韻》:昵輒切,𡘋音聶。《說文》:多言也,从品相連,《春秋傳》次于喦北。〇【按】《春秋・僖元年》齊師、宋師、曹師次于聶北,三傳俱作聶,《說文》作喦,或古本喦聶通也。
又,《廣韻》:而涉切;《集韻》:日涉切,𡘋音顳 —— 義同。《集韻》本作讘,或作囁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曳喦,爭言也。
又,《集韻》:逆吸切,音岌 —— 地名。《春秋》:取宋師于喦。〇【按】《春秋・哀十三年》鄭取宋師于喦,無釋文;〈十二年〉,《左傳》釋文:喦,五咸反,𡘋不音入聲。然《集韻》當必有據,平聲一音當入山部嵒字註。《字彙》云:喦與山部嵒字音巖者不同。《正韻》引《古文尚書》用顧畏于民喦,孔氏《書》作碞,音巖,與山部嵒字混,非。
注解
〔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喦〕字拼音是y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品、山。
〔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án] ⑴ 同“岩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尼輒切頁碼第63頁,第6字續丁孫
喦
多言也。从品相連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次于喦北。」讀與聶同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喦從三口,而山以連之,即絮聒之義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三口相連,表示多言之意,或又从『人』,意義並無不同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女攝反頁碼第180頁,第6行,第1字述
多言也。從品山相連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次于喦北。」讀與聶同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:「齊桓公救邢次於聶北。」今作「聶」,杜預闕之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尼輒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33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51頁,第8字
多言也。
段注此與《言部》讘音義皆同。
从品相連。
段注會意。
《春秋傳》曰:次于喦北。
段注僖元年《左傳》文。今左作聶。聶北,郉地。杜氏說。
讀與聶同。
段注音同也。尼輒切。七部。
白话解释
巖,河岸。字形采用“山”作边旁,“嚴”是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