慯
忄部14画左右结构U+616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式亮切;《集韻》:尸亮切,𡘋音餉。《說文》:憂也。从心,殤省聲。
又,《廣韻》:式羊切;《集韻》:尸羊切,𡘋音商。《類篇》:痛也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𤵼,通作傷。
注解
〔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慯〕字拼音是sh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𬀷。
〔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āng] ⑴ 古同“伤”,忧伤;悲痛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式亮切頁碼第356頁,第26字續丁孫
慯
憂也。从心,殤省聲。
附注段玉裁本作「傷省聲」,並注:「各本作『殤省聲』,今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庶錫反頁碼第865頁,第5行,第2字述
憂也。從心,殤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式亮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051頁,第5字許惟賢第897頁,第6字
𢝊也。
段注《周南・卷耳》傳曰:傷,思也。此傷卽慯之叚借。思與憂義相近也。《方言》傷,《廣雅》作慯。
从心。傷省聲。
段注各本作殤省聲。今正。式亮切。十部。按舊音式羊切。見《廣韵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