莿
艹部11画上下结构U+83BF
外语翻译
- thorn
- ortie brûlante, Urtica thunbergiana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七賜切,音刺。《說文》:策也。《玉篇》:芒也、草木針也。
义《字彙補》:與譏刺字義同。《鶡冠子・世兵篇》:非過材之莿也。
义《正字通》與策同。
注解
〔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莿〕字拼音是c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刺。
〔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ì] ⑴ 同“刺”,草木的芒刺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七賜切頁碼第21頁,第21字續丁孫
莿
茦也。从艸刺聲。
附注李富孫辨字正俗:「《方言》『凡草木刺人,北燕、朝鮮之間謂之茦……自關而西謂之刺,江、湘之間謂之棘。』今莿、朿皆概作刺,亦从省借通用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七智反頁碼第80頁,第6行,第1字述
茦也。從艸刺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此爲草木之莿刺,爲斫刺之刺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七賜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25頁,第3字許惟賢第54頁,第6字
茦也。
段注按《方言》衹作刺。卽從艸亦當與茦篆相屬。恐後人增之。
从艸。刺聲。
段注七賜切。十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