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
意思解释
剑劍
jiàn基本解释
◎古代的一种兵器。宝~。长~。~鞘。~术。~拔弩张(形容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,后亦喻书法雄健)。刻舟求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刀,佥( qiān )声。本义:古代兵器。长刃两面,中间有脊,短柄。
2.同本义。
劒,人所带兵也。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,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。 负剑辟咡诏之。 剑寒花不落,弓晓月逾明。
剑锷(剑的锋刃);剑首(剑环。用玉或金属制成,上面镂刻有花纹);剑气(剑的光芒;比喻人的声望)
sword; dagger; sabre;
3.剑术 。
剑士(剑术高明的人);剑仙(精于剑术的仙人)
swordplay;
动词
1.以剑杀人。
剑斩虞常。 有司马叔持者,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。
kill with sword;
2.挟在胁下。
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。
place in under axilla;
外语翻译
- sword, dagger, saber
- Schwert (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欠切,檢去聲。《玉篇》:籀文劒。《說文》:人所帶兵也。《釋名》:劒,檢也,所以防檢非常。《管子・地數篇》:昔葛天盧之山,發而出金,蚩尤受而制之,以爲劒鎧。
义又,操劒殺人亦曰劒。潘岳〈汧督馬敦誄序〉: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,白日于市手劒父讎。
注解
〔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劍〕字拼音是ji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僉、刂。
〔劍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刀,僉( qiān )聲。本义是古代兵器。長刃兩面,中間有脊,短柄。
〔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àn] ⑴ 古代的一種兵器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居欠切頁碼第137頁,第3字續丁孫
劒
異體劔
人所帶兵也。从刃僉聲。
劎
異體劍、𠠆
籒文劒从刀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今之匕首也,人各以其形皃大小帶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居欠反頁碼第353頁,第5行,第1字述
人所帶兵也。從刃僉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53頁,第5行,第2字述
籒文劒從刀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居欠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730頁,第4字許惟賢第325頁,第2字
人所帶兵也。
段注桃氏爲劒。有上制。有中制。有下制。注云:此今之匕首也。人各以其形皃大小帶之。
从刃。僉聲。
段注居欠切。八部。
籒文劒。从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