笢
⺮部11画上下结构U+7B22
国语辞典解释
笢
mǐn详细解释
名
1.竹子外表的青皮。
《说文解字 · 竹部》:“笢,竹肤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肤,皮也,竹肤曰笢,亦曰笋。”
2.梳理头发的工具。即抿子。
明 · 张自烈《正字通 · 竹部》:“笢,今之泽发騣刷曰笢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武盡切;《集韻》:弭盡切,𡘋音泯 —— 竹表也。《說文》:竹膚也。《廣雅》:笁竹也,其表曰笢。
义又,馬融〈長笛賦〉:笢笏抑隱。【註】笢笏抑隱,手循笛孔之貌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今之澤髮刷曰笢。
又,《廣韻》:武巾切,音珉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笢〕字拼音是mǐ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民。
〔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ǐn] ⑴ 竹子的表皮,可劈成篾条。⑵ 理发用的刷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盡切頁碼第142頁,第10字續丁孫
笢
竹膚也。从竹民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迷牝反頁碼第362頁,第7行,第3字述
竹膚也。從竹民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笢,竹青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盡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757頁,第2字許惟賢第337頁,第9字
竹膚也。
段注膚,皮也。竹膚曰笢。亦曰筍。見《禮器》。俗作筠。巳析可用者曰蔑。禮注作䈼。《士喪禮》謂之靲。析之謂之筡。亦謂之𥵨。
从竹。民聲。
段注武盡切。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