呻
口部8画左右结构U+547B
意思解释
呻
shēn基本解释
◎〔~吟〕痛苦时口中发出哼哼的声音,如“无病~~”(喻说话作文没有内容)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口,申声。本义:吟诵。
2.同本义。
学业荒呻毕。
呻毕(诵读书籍。毕,书简);呻唤(因劳苦病痛而呻吟或叫唤)
chant;
3.病痛时低声哼。
疾者思愈,必呻而求医。
呻呼(因劳苦疾痛而呻吟呼喊;高吟);呻恫(因病痛而发出声音);呻楚(呻吟痛楚);呻鸣(发出凄楚的声音);呻嘶(呻吟叫喊)
groan;
外语翻译
- groan, moan; recite with intonation
- ächzen, aufstöhnen
- réciter, soupir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失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升人切,𡘋音申。《說文》:吟也。《禮・學記》:今之敎者,呻其佔畢。《爾雅・釋訓》:殿屎,呻也。《莊子・列禦𡨥》:呻吟裘氏之地。《廣韻》與𠲳、𣢘同。
又,《集韻》:斯人切,音辛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呻〕字拼音是shē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申,五行属金。
〔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申声。本义是吟诵。
〔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ēn] ⑴ 〔~吟〕痛苦时口中发出哼哼的声音,如“无病~~”(喻说话作文没有内容)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失人切頁碼第44頁,第6字續丁孫
呻
吟也。从口𦥔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式人反頁碼第132頁,第6行,第3字述
吟也。從口申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聲引气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失人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39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6頁,第4字
吟也。
段注按呻者吟之舒。吟者呻之急。渾言則不別也。
从口。申聲。
段注失人切。十二部。
白话解释
呻,轻声低吟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申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