䢤
辶部14画半包围结构U+48A4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䢤
◎同“述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籀文述字。
注解
〔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䢤〕字拼音是shù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秫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食聿切頁碼第52頁,第21字續丁孫
述
循也。从辵朮聲。
䢤
籒文从秫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常出反頁碼第152頁,第3行,第1字述
循也。從辵术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禮》曰「父作之,子述之」是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52頁,第3行,第2字述
籒文從秫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食聿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0頁,第6字許惟賢第125頁,第8字
循也。
段注述循曡韵。述或叚借術爲之。如詩報我不述,本作術是也。古文多叚借遹爲之。如書祗遹乃文攷。詩遹駿有聲。遹追來孝。《釋言》、《毛傳》皆曰:遹,述也是也。孫炎曰:遹古述字。葢古文多以遹爲述。故孫云爾。謂今人用述。古人用遹也。凡言古今字者視此。
从辵。朮聲。
段注食聿切。十五部。
籒文从秫。
段注朮者秫之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從辵、朮聲,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辵」為義符,表示與行動有關;從「朮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朮」字本義為「稷之黏者」,此義與「述」義無關,故不兼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