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津的意思解释

氵部9画左右结构U+6D25

氵部

9画

6画

左右结构

会意字

IVFH 86,IVGH 98

ELQ

VXBD

35107

3160

2982

U+6D25

441511112 点、点、提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竖

𦩏𣹕𧗁𨔥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jīn

基本解释

渡水的地方。~渡。关~。~要。问~。

口液,唾液。~液。~~有味。

汗。遍体生~。

滋润,补。~润。~贴。

中国天津市的简称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舟,从淮。“淮”表示淮水。泛指一般的河流。船停泊在河旁,用来渡河。本义:渡口。

2.同本义。

,水渡也。 《说文》又东至于孟 《书 · 禹贡》自黄河泛舟而渡者,皆为也。 《水津注 · 河水》注风烟望五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孔子过之,使 子路问焉。 《论语 · 微子》

津梁(渡口的桥梁);津人(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);津门(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);津吏(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);津主(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);津要(渡口要地。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);津逗(渡水口);津逮(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。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);津亭驿馆(渡口和驿站的亭馆)

ferry;

3.生物的津液;口水。

,液也,汁也。 《三苍》液充郭。 《素问 · 汤液胶醴论》令人望梅生 陆佃《埤稚 · 芥》

津沫(口中津液;涎沫);津唾(唾液)

saliva;

4.水陆要隘 。

津通(水路通达。即流通);津隘(关津要隘)

communications hub;

5.途径;门径 。

津路(途径);津涂(亦作“津途”);津径(门径)

way;

6.涯,岸。

日出九 《吕氏春秋 · 求人》。注:“崖也。”

津岸(涯岸;水边);津涯(岸;水边);津步(码头)

bank;

7.水 。

津水(水涨溢,泛滥);津流(水流);津通(水无阻滞的流动);津路(水路);津渚(水边)

water;

8.桥梁。喻职位、地位 。

津桥(桥梁)

bridge;

9.天津。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。

京津唐地区

Tientsin;

10.汗,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。

那魔头看见,就吓得浑身是汗,遍体生 《西游记》

perspiration;

11.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、小费 。

津贴

fee;

动词

1.渡,乘船过河或湖、海。

而世士罕有远者。 《水经注 · 河水》

津渡(搭乘渡船的渡口;过渡,渡河);津济(渡河);津人(渡船的船夫);津航(渡船)

ferry;

2.滋润。

雨不破块,润叶茎而已。 《西京杂记》

津润(滋养润泽);津湿(透湿)

moisten;

3.溢;渗 。

津滴(渗出水滴)

ooze;

4.引申为以资财助人。

听其歌声,许以必贵,倒囊置入京,继遂遭际。 宋 · 王明清《挥尘录》

津送(津发。资助旅费;安葬);津遣(发给费用,遣往朝廷)

aid financially;

形容词

1.润泽。

其民黑而 《周礼 · 地官 · 大司徒》

moist;

2.充盈;溢 ——多叠用。

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。

full;

国语辞典解释


jīn

详细解释

1.渡口。

《论语 · 微子》:“使子路问津焉。”唐 · 王昌龄《沙苑南渡头》诗:“津人空守缆,村馆复临川。”

2.交通要道。

《宋书 · 卷一 · 武帝纪上》:“时议者谓宜分兵守诸津要。”元 · 李直夫《虎头牌 · 第一折》:“则今日过关津,度州郡,没揣的逢他敌人。”

3.水、汁液。

南朝梁 · 沈约《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》:“沧浪有时浊,清济涸无津。”唐 · 王勃《九成宫东台山池赋》:“露菊倾津,嗣南商之逸兴。”

4.口水。

生津止渴。

5.大陆地区天津市的简称。

津浦铁路。

滋润。

《西京杂记 · 卷五》:“太平之世,则风不鸣条,开甲散萌而已;雨不破块,润叶津茎而已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jīn

详细解释

1.唾液;汗液。

生津止渴、望梅生津、遍体生津。

2.滋润;润泽。

津润、润叶津茎。

3.《书》渡口,江河岸边供船、筏等摆渡的地方。

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(《论语‧微子》)。

4.《书》比喻重要职位。

散地逾高枕,生涯脱要津(唐‧杜甫《太岁日诗》)。

5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ferry; saliva; ford
  • gué, passage important, salive, sueu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古文: 𦪉𦩏𣸁𦩦𦩨𨔥

唐韻》:將鄰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資辛切,𡘋音蓁。說文》:渡也。書・泰誓》:大會于孟津。【正義】孟是地名,津是渡處。

又,潤也。周禮・地官》:辨五地之物生。二曰川澤,其民黑而津。

又,星次名。爾雅・釋天》:析木謂之津。又,星名。甘氏《星經》: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,主津瀆、津梁。

又,河津。辛氏《三秦記》:河津,一名龍門,魚不能上,上則爲龍。

又,楚地名。左傳・莊十九年》:巴人伐楚,楚子大敗于津。

又,觀津,縣名。輿地廣記》:本趙地,漢爲縣,屬信都郡。

又,濟渡後學之意。劉勰《新論・崇學篇》:道象之妙,非言不津;津言之妙,非學不傳。

又,津津,溢也。莊子・庚桑楚》:其中津津乎猶有惡。

又,《韻補》叶將先切,音牋。黃庭經》:中有童子冥上𤣥,主諸六府九液源,外應兩耳百液津。

注解

〔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津〕字拼音是j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聿,五行属

〔津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舟,从淮。“淮”表示淮水。泛指一般的河流。船停泊在河旁,用来渡河。本义是渡口。

〔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īn] ⑴ 渡水的地方⑵ 口液,唾液⑶ 汗⑷ 滋润,补⑸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將鄰切頁碼370頁,第21

𣸁

異體

𣸁水渡也。从水𦘔聲。

𦪉

𦪉古文𣸁从舟从淮。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津。」

蔣注《劉勰・新論・崇學篇》:道象之妙,非言不津。津言之妙,非學不傳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將親反頁碼907頁,第4行,第3

𦪉水渡也。從水𦘔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𦘔音津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907頁,第5行,第1

古文津從舟、淮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將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220頁,第1許惟賢966頁,第2

𦪉水渡也。

段注《商書・微子》曰:若涉大水其無津。俗本妄增涯字。按經傳多假借津爲𧗃潤字。《周禮》其民黑而津是。

从水。𦘔聲。

段注將鄰切。十二部。隸省作津。

古文津。从舟淮。

段注按當是从舟,从水,進省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