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淮的意思解释

氵部11画左右结构U+6DEE

氵部

11画

8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WYG

EOG

VNI

30115

3232

2720

U+6DEE

44132411121 点、点、提、撇、竖、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〔~河〕水名,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,流经安徽、江苏两省入洪泽湖。简称“淮”,如“~北”。“~南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(形声。从水,隹( zhuī )声。本义:水名。也称淮河) 同本义。

水也。 《说文》。 朱骏声曰:“出今 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,经 安微至 江苏清河县合于 河,经 安东县至 云梯关入海。”河济为四渎。 《尔雅》其浸泗。 《周礼 · 职方式》左名都。 宋 · 姜夔《扬州慢》

淮洪(淮河与洪河,一说淮河中的洪水。也比喻善言健谈);淮军(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);淮南耆阳(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)

the Huaihe River;

〈形〉?大 淮雨。——《尚书大传》。注:“大雨之名也。”

torrential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淮河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用于地名。淮河,水名,源于河南,流经安徽、江苏,经洪泽湖分流入长江及黄河。

2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iver in Anhui province
  • Huai (Fluss, der Huai entspringt in der Provinz Hebei, fließt durch die Provinzen Anhui und Jiangsu und mündet in den Hongze See.)​ (S, Geo)
  • rivière Huai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唐韻》:戸乖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乎乖切,𡘋音懷 —— 水名。說文》:水,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,東南入海。風俗通・山澤篇》:淮,均也,均其務也。春秋說題辭》:淮者,均其勢也。釋名》:淮,圍也,圍繞揚州分界,東至於海也。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:靑州,其川淮、泗。書・禹貢》:導淮自桐柏。

又,水出漢中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漢中郡房陵縣淮山,淮水所出。

又,淮安,郡名。廣輿記》:秦屬九江郡曰淮隂,漢曰臨淮,晉曰山陽,隋唐曰楚州,宋曰淮安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胡隈切,音回。左傳・昭十二年》:有酒如淮,有肉如坻;寡君中此,爲諸侯師。一說淮讀爲濰叶韻。

又,叶虛欺切,音熙。顏延之詩:惜無爵雉化,何用充江淮;去國還故里,迷門樹蓬藜。

注解

〔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淮〕字拼音是huá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隹,五行属

〔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隹( zhuī )声。本义是水名。也称淮河。

〔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ái] ⑴ 〔~河〕水名,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,流经安徽、江苏两省入洪泽湖。简称“淮”,如“~北”。“~南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戶乖切頁碼362頁,第18

淮水。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,東南入海。从水隹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戶埋反頁碼889頁,第3行,第1

淮水,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,東南入海。從水隹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桐柏大復山,在平氏縣東南,淮水所出,東南至淮陵入海,過郡四行三千里青州川。」按:淮源初涌出,復潛流三千里,然後長騖東北,經大復山,從義陽郡北,東過江夏平春縣北;又東過新息縣南、期思縣北,至原鹿縣南,與汝水合;東北至九江壽春縣東,北與肥水合;東至當塗縣北,與渦水合;東北至下邳淮陰縣,與泗水合;東至廣陵淮浦縣,西入海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戸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127頁,第1許惟賢928頁,第2

淮淮水。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。東南入海。

段注南陽郡平氏,二志同。今河南南陽府桐柏縣縣西北四十里有故平氏城。《前志》平氏下曰:《禹貢》桐柏大復山在東南。淮水所出。至淮陵入海。過郡四。行三千二百四十里。《水經》曰:淮水,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。東北過桐柏山。東過江夏,廬江,九江,不邳諸郡。至廣陵淮浦縣入於海。按桐柏大復,以四字爲山名。《漢志》、《說文》、《風俗通》,酈注皆云桐柏大復山。應劭注《地理志》云:復陽縣在桐柏大復山之陽是也。後世地志析爲二山。乃非是。《禹貢》祇云桐柏,省言之也。古經史所舉之山皆舉其全勢。後人乃以一支一節當之。若《水經》所謂胎簪,亦卽桐柏耳。作《水經》者別爲二。亦非也。今淮水出河南桐柏縣桐柏山。東流經羅山縣,眞陽縣,息縣,固始縣,光州。又入江南畍。經潁州府,霍邱縣,潁上縣,壽州,懷遠縣,鳳陽府,臨淮縣,五河縣,盱眙縣,泗州。至淸河縣合於河。經山陽縣,阜寧縣,安東縣。至雲梯關入於海。古水道河於冀州入海。不與淮同入海。淮之古水道今未有異。淮自平氏至入海,大致東北行。東多北少。許云東南,南字誤。

从水。隹聲。

段注戶乖切。十五部。按《禹貢》濰水,《漢書》作維水。其作淮者,誤。

白话解释

淮,河流。源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,东南方注入东海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隹”是声旁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