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
意思解释
易
yì基本解释
①不费力,与“难”相对。容~。~与(容易对付)。~于。
②和悦。平~(➊态度谦逊和蔼;➋指语言文字浅显)。
③改变。~手。~地。变~。
④交换。交~。贸~。
⑤轻慢。贵货~土。
⑥芟治草木。~墓(除治墓地的草木)。~其田畴。
⑦古书名,《易》即《易经》,也称《周易》。
⑧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象形。本义:蜥易。
2.换,交换。
寒暑易节。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。 以大易小。弗敢易。易寡人之璧。 楚人围 宋,易子而食。 移风易俗。 贵人过而见之,易之以百金,献诸朝。
易筋经(讲武术的书,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);易箦(换竹席。比喻行将死亡);易货(交换货物);易地(互换所处的地位;交换土地);易身(换位)
exchange;
3.改变,更改。
狱词无易。
易字(改换名字);易箦(更换竹席);易辙(改变行车道路);易心(改变心志;改变想法);易初(改变初衷);易革(改革,变革);易节(改变气节操守)
change;
4.替代。
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。 北都政变,以暴易暴者数矣!
易代(更换朝代)
replace;
5.蔓延;传播。
绝其本根,勿能使能殖,畏其易也。
易种(蔓延其种)
spread;
6.治,整治。
易其田畴,薄其税敛,民可使富也。
renovate; dredge;
7.轻视。含有“不以为意”的意思。
易慢之心入之矣。 是于圣人也,胥易技兿。 易者使倾。 吏民慢易之。 寄伪儿啼,恐栗,为儿状。贼易之,对饮酒,醉。 是以古之易财,非仁也,财多也。
make light of; despise;
形容词
1.容易。与“难”相对。
贵货而易土。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。 物幽兴易惬,事胜趣弥浓。 事有难易。 学有难易。
易与(容易对付);易可(容易);易人(可以轻易对付的人);易易(极容易);易如反掌
easy;
2.简易,简省。
栾范易行以诱之。
simple and easy;
3.平坦。
羁坚辔,附易路。
易野(平坦的原野);易道(平路);易地(平地)
level;
4.平易 。
易直(平易正直)
unassuming;
5.和蔼 。
易恬(和悦恬淡);易中(和悦其心)
amiable;
名词
1.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。
王者乘时,圣人乘易。
change;
2.古代卜筮书,包括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,合称三易。
divination book;
3.《周易》的简称。
《易》,书名也。其卦本伏羲所画,有交易、变易之义,故谓之《易》。 本之易。
《易》之八像(《易经》中用八种符号(八卦)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)
the Book of Changes;
4.古代占卜官名。
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,立以为《易》,易抱龟南面,天子卷冕北面。
divination officer;
5.卜筮之象,古代以示吉凶祸福。
卜易、谈星、看相…晚生都略知道一二。
divination image;
6.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,即中指向外,拨动琴弦。
one of ingering;
7.通“埸”。边界。
观国之治乱臧否,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。 六五,丧羊于易,无悔。 殖于疆易。 吾易久远。
border;
8.州名 。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。
Yi prefecture;
9.易水的简称 。在现在河北省西部,发源于易县,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。
秦兵旦暮渡 易水。 易,出 代州,经 保定之 易州、 安州至 高阳,下与 曹、 徐、 滋、 沙诸河合。
Yi River;
10.姓。
国语辞典解释
易
yì详细解释
形
1.简单、不困难。
容易、得来不易。
2.平和、和蔼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何人斯》:“尔还而入,我心易也。”
平易近人。
动
1.交换。
《史记 · 卷八一 · 廉颇蔺相如传 》 :“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
交易、贸易、以物易物。
2.改变。
《易经 · 系辞下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
变易、易容、移风易俗。
3.轻视、轻慢。
《左传 · 襄公四年》:“戎狄荐居,贵货易土。”《汉书 · 卷八六 · 王嘉传》:“二千石益轻贱,吏民慢易之。”
4.治理。
《孟子 · 尽心上》:“易其田畴,薄其税敛,民可使富也。”
名
1.《易经》的简称。
《论语 · 述而》:“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《汉书 · 卷八八 · 儒林传 · 丁宽传》:“梁项生从田何受《易》,时宽为项生从者。”
2.姓。如春秋时代齐国有易牙。
外语翻译
- change; easy
- leicht verändern , verändern (V), einfach (Adv), wechseln, wandeln
- changer, échanger, facile, simple, changement, mutatio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羊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夷益切,𡘋音亦。《說文》:蜥易,蝘蜓,守宮也。象形。祕書說,日月爲易,象隂陽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易者,象也。【疏】易卦者,爲萬物之形象。【又】生生之謂易。【註】隂陽轉易,以成化生。【疏】隂陽變轉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卜》:掌三易之灋,一曰《連山》、二曰《歸藏》、三曰《周易》。【註】易者,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。孔穎達《周易正義》:夫易者,變化之總名,改換之殊稱。朱子《周易本義》:《易》,書名也。其卦本伏羲所畫,有交易、變易之義,故謂之易。
义又,《易・乾卦》:不易乎世。【註】不爲世所移易也。
义又,《易・繫辭》:日中爲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交易而退。《公羊傳・宣十二年》:交易爲言。【註】交易,猶往來也。
义又,《書・堯典》:平在朔易。【傳】謂歲改易。
义又,《禮・祭義》:易抱龜南面。【疏】占易之官也。
义又,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赤泉侯,人馬俱驚,辟易數里。【註】《正義》曰:開張易舊處。
义又,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:易氏,易牙之後。
义又,水名。《水經》:易水出涿郡,故安縣閻鄕西山。
义又,州名。《廣韻》:趙分晉,得中山,秦爲上谷郡,漢置涿郡,隋爲易州,因水名之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以豉切;《正韻》:以智切,𡘋音異。《易・繫辭》:乾以易知。【疏】易謂易略。
义又,《易・繫辭》:辭有險易。【註】之泰則其辭易,之否則其辭險。【疏】易,說易也。
义又,《禮・檀弓》:易墓非古也。【註】易謂芟治草木。《孟子》:易其田疇。【註】易,治也。
义又,《禮・祭義》:外貌斯須不莊不敬,而慢易之心入之矣。
义又,《公羊傳・文十二年》:俾君子易怠。【註】易怠,猶輕惰也。
义又,《公羊傳・宣六年》:是子之易也。【註】易,猶省也。
义又,《論語》:喪,與其易也,寧戚。【何晏註】和易也。【朱傳】易,治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平均夷弟,易也。【註】皆謂易直。【疏】易者,不難也。又,《莊子・刻意篇》:聖人休休焉,則平易矣。
义又,《史記・禮書》:能慮勿易。【註】易,謂輕易也。
又,《韻補》叶余支切。《詩・小雅》:爾還而入,我心易也;還而不入,否難知也。
注解
〔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。
〔易〕字拼音是y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日、勿,五行属火。
〔易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本义是蜥易。
〔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不费力,与“难”相对⑵ 和悦⑶ 改变⑷ 交换⑸ 轻慢⑹ 芟治草木⑺ 古书名,《易》即《易经》,也称《周易》。⑻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羊益切頁碼第318頁,第13字續丁孫
易
蜥易,蝘蜓,守宮也。象形。祕書說:日月爲易,象陰陽也。一曰从勿。凡易之屬皆从易。
附注郭沫若《文史論集》:「(甲骨文、金文)可以看出易字是益字的簡化」,「益乃溢之初文,象杯中盛水滿出之形」,「益既引伸為增益,故再引伸為錫予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移尺反頁碼第788頁,第7行,第1字述
蜥易,蝘蜓,守宫也。象形。《祕書》說曰:「日月爲易,象陰陽也。一曰從勿。」凡易之屬,皆從易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祕書》謂下爲月字,日月爲易。言陰陽晝夜相變易也。惕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羊益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833頁,第2字許惟賢第801頁,第2字
蜥易,蝘蜓,守宫也。
段注《虫部》蜥下曰:蜥易也。蝘下曰:在壁曰蝘蜓。在艸曰蜥易。《釋魚》曰:榮螈,蜥蜴。蜥蜴,蝘蜓。蝘蜓,守宫也。郭云:轉相解。博異語,別四名也。《方言》曰:守宫,秦晉西夏謂之守宫。或謂之蠦𧓋。或謂之蜥蜴。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。南楚謂之蛇醫。或謂之蠑螈。東齊海岱謂之螔䗔。北燕謂之祝蜒。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鳴。謂之蛤解。按許舉其三者,略也。易本蜥易。語言假借而難易之義出焉。鄭氏《贊易》曰:易之爲名也。一言而函三義。簡易一也。變易二也。不易三也。按易彖二字皆古以語言假借立名。如象卽像似之像也。故許先言本義。而後引《祕書》說。云《祕書》者,明其未必然也。
象形。
段注上象首,下象四足。尾甚微,故不象。羊益切。十六部。古無去入之分。亦以豉切。今俗書蜥易字多作蜴。非也。按《方言》。蜥易,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。郭云:蜴音析。是可證蜴卽蜥字。非羊益切。《小雅》。胡爲虺蜴。《毛傳》曰:蜴,螈也。《釋文》。蜴星歴反。字又作蜥。《說文》引詩正作蜥。毛語正與《方言》合。《方言》。易蜴,南楚謂之蛇醫。或謂之蠑螈。謂在澤中者也。螈卽《虫部》之蚖字。蛇醫也。陸璣云:蜴一名蠑螈。水蜴也。或謂之蛇醫。如蜥易。然則蜥易者統名。倒言易蜥及單言蜥者,別其在澤中者言也。
《祕書》說曰:日月爲易。
段注《祕書》謂緯書。《目部》亦云:《祕書》瞋从戌。按《參同契》曰:日月爲易。剛柔相當。陸氏德明引虞翻注《參同契》云:字从日下月。
象侌昜也。
段注謂上从日象陽。下从月象陰。緯書說字多言形而非其義。此雖近理。要非六書之本。然下體亦非月也。
一曰从勿。
段注又一說从旗勿之勿。皆字形之別說也。
凡易之屬皆从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