皅
白部9画左右结构U+7685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披巴切,怕平聲 —— 艸華之白也。《說文》本作葩。
又,《集韻》:步化切,音杷 —— 色不眞也。《廣韻》作𦫙。
注解
〔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白部。
〔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ā、b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白、巴。
〔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ā] ⑴ 古同“葩”。⑵ 草花白;泛指花。㈡ [bà] ⑴ 颜色不真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普巴切頁碼第255頁,第15字續丁孫
皅
艸華之白也。从白巴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鋪瓜反頁碼第654頁,第7行,第1字述
草華之白。從白巴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謂草華房爲葩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普巴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453頁,第2字許惟賢第636頁,第2字
艸𦾓之白也。
段注葩字从此。《靈樞經》曰:紛紛皅皅。終而復始。紛紛皅皅,葢言多也。
从白。巴聲。
段注普巴切。古音在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