颣
页部18画左右结构U+98A3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盧對切,音耒。《說文》:絲節也。《玉篇》:絲節不調也。
义又,戾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八年》:忿纇無期。【疏】以纇忿其文,則纇亦似忿,故以爲戾,言很戾也。
义又,疵也。《唐書・儒學傳》:鉏纇除荒。《淮南子・氾論訓》:明月之珠,不能無纇。
考證
《左傳・昭二十八年》忿纇無期。《疏》以纇忿其文,則纇亦似忿
謹照原文其文改共文。
注解
〔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纇〕字拼音是l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頪、糸。
〔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èi] ⑴ 丝上的疙瘩:“如玉之有瑕,丝之有~。”⑵ 瑕疵;毛病;缺点:“明月之珠,不能无~。”⑶ 乖戾;反常:“忿~无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盧對切頁碼第432頁,第18字續丁孫
纇
絲節也。从糸頪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盧對切頁碼第1027頁,第3行,第2字述
絲節也。從糸頪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盧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7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22頁,第3字
絲節也。
段注節者,竹約也。引申爲凡約結之稱。絲之約結不解者曰纇。引申之,凡人之愆尤皆曰纇。《左傳》忿纇無期是也。亦叚類爲之。昭十六年傳曰:㓝之頗類。服虔讀類爲纇。解云:纇,不平也。
从糸。頪聲。
段注盧對切。十五部。
